夏日炎炎,睛空万里,开车从重庆秀山去贵州铜仁甘龙镇,途经一处绿树掩映的红军纪念碑

静望天涯心自悠 2025-08-28 23:31:34

夏日炎炎,睛空万里,开车从重庆秀山去贵州铜仁甘龙镇,途经一处绿树掩映的红军纪念碑,在如此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山谷中,竟然有红军纪念碑,在好奇心驱使下,我停车去参观了解一下。 我到这里时,正赶上维护保养人员已经给整个纪念碑重新修饰并给文字描红后,正在拆除脚手架。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纪念碑”几个大字刚刚用鲜艳的红油漆刷涂一新,象征着红军烈士鲜血染红的文字在夏天明亮的日光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芒。 经过实地瞻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纪念碑”,详细阅读了介绍,终于知道了,九十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人和事,心中对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换来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和感激。 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坝芒村长五间组。这里是从贵州铜仁甘龙镇进入重庆秀山的交通要道,沿途山高谷深,旧时,唯一的道路最窄处仅容一马通过。倒马坎这个地名据说源于古时有一官员骑马经过此地,马匹掉入河谷而得名“倒马坎”。 据史料记载,1933年底,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向川东南的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挺进,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 1934年5月,红三军智夺彭水后西渡乌江,向黔东进军。贺龙领导红三军在黔东以南腰界为大本营到各县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很快建立起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当时属于四川军阀刘湘势力范围的秀山县县长赵竹君害怕红军进攻秀山,便动员土豪劣绅拼凑出一帮反革命地方武装与红军死磕到底。秀山西路民团匪首杨卓之利用倒马坎这个险要道口为重点防区,修筑战壕、工事,拼凑了1000多人组成“剿共精选队”,与其它方向的川军民团构筑了百里防线阻击红军东进发展革命根据地。 1934年,江西瑞金的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形势急转直下,当年10月开始了万里长征。1934年8月30日拂晓,在贺龙亲自策划指挥下,红7师师长卢冬生率红7师从贵州松桃县火烧桥出发,兵分两路,分别占领倒马坎左右两翼制高点,准备从两翼向心对倒马坎一带敌军发动钳形攻势。 8月30日,秋高气爽,当地进入收获季节,村寨的打谷场、大晒坝到处是摊开晾晒的黄色玉米和稻谷。当天正值防线上的集市坝芒赶场,街上到处是背着竹背篓的村民摩肩接踵在逛街购物。 冉瑞才带领一个红军侦察排化装成百姓悄悄混入人群,一枪未发智擒镇子上的指挥所守敌,占领了狮子背。下午4时,红军战士对空鸣枪,疏散赶场百姓,冲过坝芒街,进击倒马坎,经过激战,将守敌打得落花流水。杨卓之下令撤退,守敌四散而逃,有人藏进山洞,有人躲进山林,红军乘胜追击,抓获许多俘虏,战斗结束时天色已黑。第二天,红军主力直捣杨卓之老巢——平所和新院、白沙、龙凤以及坝芒等地,打土豪分田地抄了杨卓之老家。 这场战斗中共俘敌40余人,缴枪30余支,红军战士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斗中仅牺牲了两名战士,后来,牺牲的两名红军战士被当地群众分别安葬在气坑坡和硝田两处。 1985年11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倒马坎建立战斗纪念碑。原红三军九师政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为碑题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纪念碑。碑文是:山河有幸,倒马坎因红三军业绩载入史册;日月同辉,红三军英名与倒马坎群山共存。 现在,这里已经全面开发出来,建成红色旅游景点,设施完备,是一处很好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0 阅读:1
静望天涯心自悠

静望天涯心自悠

静望天涯心自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