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今年96岁,41年12岁参加八路军。一直战斗在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历经了抗

雨后清新的绿意 2025-08-29 06:52:35

我的母亲今年96岁,41年12岁参加八路军。一直战斗在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55年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和解放奖章。近期,组织上给我母亲颁发了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这是继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后,我母亲荣获的第三枚抗战胜利纪念章。 在世的抗战老兵,都是九十多岁到百岁多的老人,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祖国解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他们的许多战友都为此献出了生命。这些在世的抗战老兵,都是国宝级的英雄,他们见证了战胜日夲侵略者,迎得胜利的那一扬眉吐气的时刻!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喜庆日子,党和政府向依然在世的抗战老兵,颁发纪念章,既是对抗战老兵的褒奖,也是向世人宣告,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向所有抗战老兵致敬!祝他们幸福安康! 我把那枚新纪念章捧在手里,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却烫得心里发酸。铜面上“1945—2025”的字样亮得晃眼,像八十年的光阴被压成薄薄一片。母亲坐在老式藤椅上,老花眼眯成一条缝,指尖顺着边缘的麦穗纹摸了一圈,忽然笑出孩子气:“嘿,这小东西比前两个都沉,是不是把咱们沂蒙山的石头也融进去了?”一句话把屋里人全逗乐,笑着笑着眼眶就红了。 很多人以为勋章是挂在胸前给别人看的,可我知道,它更像是一块补丁,缝在母亲记忆里最破的那道口子上。她十二岁参军,枪杆子比她还高半头,行军时把绑腿系得死紧,就怕半夜打盹滚下山沟。问她怕不怕,她撇嘴:“怕啥?鬼子烧俺村那年,俺娘把俺藏红薯窖里,上面盖草席,席子外头就是刺刀划过的声音。后来俺想通了,与其躲,不如出去拼。” 就这么拼着,拼到了孟良崮,拼到了淮海,拼到长江边,一路把补丁打成了勋章。 有人问我,抗战胜利都八十年了,年年发纪念章,会不会流于形式?我把母亲的手摊开给大家看——掌心的茧子裂成一道道沟壑,小指缺了半截,是当年给机枪压弹匣被炸飞的。这双手就是回答:只要还有人记得疼,纪念就不算形式。就像沂蒙山的老乡,年年清明给无名烈士坟头添把土,坟前没碑,他们就喊:“老哥哥,俺们没忘,你那边缺啥,托个梦。” 喊了八十年,嗓子没哑,血脉没凉。 前阵子我带母亲回临沂,县里办老兵茶话会。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给她戴红领巾,母亲忽然立正,啪地敬了个军礼,小姑娘慌得回礼都不标准。旁边志愿者偷偷抹泪:“奶奶敬礼时,背打得比我们还直。”我懂那泪点在哪——不是老人背直,是脊梁没弯。当年鬼子让村民指认八路军,母亲把枪藏在柴垛里,自己站出来,鬼子问“八路在哪”,她张嘴就是“俺家母鸡下蛋了,你要不要吃?”气得鬼子抽她耳光,她硬是把血沫咽回去,笑出一口白牙:“鸡蛋在俺肚子里,你剖开看?” 说到这儿,总有人嘀咕:老兵待遇够好吗?医药费报销顺不顺?我陪母亲跑过医院,窗口小姑娘一看她的“抗战老兵”红本本,直接领进绿色通道,后面排队的人没一个抱怨,反而有人冲她竖大拇指。那一刻我明白,国家纪念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那股子“你敢欺负我,我就敢拼命”的劲儿。这劲儿传下来,就成了今天高铁、航母、5G的底气。 晚上给母亲洗脚,她脚踝还有弹片留下的疤。我开玩笑说:“您这腿当年跑过鬼子,现在跑不过小区广场舞。”她拿脚撩我一脸水:“别小看人,我昨天还赢了两把牌。”灯光下,那三枚纪念章并排放在床头,像三颗星星落在旧棉被上。我忽然想起她九十岁大寿那天,吹蜡烛前她闭眼许愿,我们问许啥,她嘿嘿笑:“俺那些老伙计,埋骨的地方能不能种棵花椒树?夏天开花,闻着呛鼻子,他们就晓得,家还在。” 八十年了,山河早已无恙,可花椒树还没种够。有人说时间能冲淡一切,我看时间只能把故事熬得更浓。就像母亲现在爱坐在阳台晒太阳,膝盖上盖着旧军装改的毯子,风一吹,布料上的经纬线映出光斑,像极当年沂蒙山沟里的月光——照着十二岁的小丫头片子,把枪栓拉得哗啦响,对着黑夜喊:“有种你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 阅读:46
雨后清新的绿意

雨后清新的绿意

雨后清新的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