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姑娘奋力将一鬼子摁入锅中,接着又把一日军官踹入火堆中,之后她被鬼子

万物聊综合 2025-08-29 09:14:08

1944年,一姑娘奋力将一鬼子摁入锅中,接着又把一日军官踹入火堆中,之后她被鬼子刺伤腹部并活埋,可她却奇迹般活到81岁。 一口沸腾的开水锅,一片染血的华北平原,促使一位15岁少女走向了复仇之路。 1924年,刘杰英出生在平谷县一个贫苦农家。 父亲刘福堂是村里有名的“铁骨汉”,常对孩子们说:“做人要像村口的老槐树,风再大也不能弯腰。”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13岁的刘杰英正在县城读书。 她亲眼目睹日军飞机轰炸学校,班主任王老师为保护学生,用身体挡住弹片壮烈牺牲。 血与火的洗礼,让年幼的刘杰英迅速成长。 她主动加入哥哥刘文兴组织的抗日儿童团,承担起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的任务。 1938年冬天,日军在平谷实行“三光政策”。 刘杰英家的三间草房被烧成白地,母亲为保护藏在炕洞里的游击队伤员,被日军用刺刀挑死在院中枣树下。 然而,惨剧并未结束。 哥哥刘文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因被汉奸出卖遭日军抓获。 日军当众将他绑在碾盘上,用军刀一刀刀凌迟处死。 当夜,刘杰英摸黑去收殓哥哥遗体时,发现父亲被倒栽进水缸溺毙,8岁的小侄女被军刀劈成两半。 2005年修缮刘家老宅时,工人们还在墙缝里发现半截发黄的儿童棉鞋——那是小侄女唯一留下的遗物1。 1939年10月12日,这个日期永远刻在刘杰英的记忆里。 1944年,在河北平谷县杨家会村,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玉米地里快速穿行。 15岁的刘杰英背着一筐红薯,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那天清晨,她正在给受伤的游击队员换药。 突然,村口传来急促的铜锣声,日军又来扫荡了。 她迅速帮助伤员转移,自己却故意暴露行踪引开追兵。 她径直冲向村东头张屠户家,那里正烧着一大锅烫猪毛的开水。 两名日军端着刺刀追进院子时,这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少女突然转身,用尽全身力气将其中一人推进沸腾的大锅中。 然而,随即而来的复仇代价很快降临。 三天后,日军包围杨家会村,将全村老少赶到打谷场上。 1940年1月,因汉奸告密,17岁的刘杰英被捕。 日军将她押到村口的老槐树下,逼问游击队下落。 见她不语,日军中队长狞笑着拔出军刀,刺刀狠狠的扎在她的左肩。 被推入土坑时,刘杰英突然使出全身的力气,用藏在袖口的碎瓦片划伤了日军军官的眼睛。 暴怒的日军连刺她七刀,然后开始填土。 平谷县志记载:“黄土埋至脖颈时,该女子仍高呼抗日口号。” 她记得父亲说过“冻土会有缝隙”,尽量仰头,用最后的力量在脸前拱出一点空间。 当日军走后,乡里的亲戚们赶来把她的尸身挖出,准备下葬。 当夜,被草席裹尸的她突然手指微动,守灵的王大娘吓得跌坐在地。 王大娘赶紧喊来邻居们,将她送到了县卫生院。 老医生检查后发现,虽然她身中多刀,但奇迹般地避开了要害。 伤愈后的刘杰英改名刘杰,意为“永不忘却”。 1940年7月,她徒步百余里找到冀东八路军办事处,撩起衣襟露出满身伤疤:“我要当兵!要枪!要报仇!” 到1942年,这个没念过几天军校的姑娘,已经成长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工队长。 日军悬赏公告上写着:“擒获刘杰者,赏大洋五百。”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1943年秋,刘杰英带队袭击日军运输队时陷入重围。 她命令队员先撤,自己引爆炸药与日军同归于尽。 当战友们哭着找回她时,发现她被气浪掀进河沟,竟又一次死里逃生。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握着刘杰英的手说:“听说日本鬼子活埋都没能要你的命,你是铁打的穆桂英啊!“ 此刻,这位曾经的农家女,胸前挂满了勋章。 转业后,刘杰英主动要求回到平谷工作。 她谢绝组织安排的楼房,坚持住在当年被烧毁的老宅原址上。 晚年的刘杰英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 每年清明节,她都要带着孩子们到烈士陵园,给那些没能看到胜利的战友们点上香烟、倒上白酒。 2007年冬天,83岁的刘杰英安详离世,遵照遗愿,她的骨灰撒在了杨家会村的老槐树下。 主要信源:(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日军《华北治安战》档案)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万物聊综合

万物聊综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