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二战时日本连中国都没打下来,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本人都是猪头三吗,没有一个明白人?答案很讽刺,日本海军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佬。 日本海军高层多数人清楚地知道,与美国开战等于自杀。 之所以冒险与美国开战,根源在于资源极度匮乏。 1940年,日本90%的石油靠美国进口。可那年7月,美国宣布对日本禁运钢铁、废铁,1941年7月又冻结日本资产,全面禁运石油。 日本的战列舰没油训练,战机没油巡逻,连士兵的汽油都得省着用。 这时候,日本军部的逻辑变了:“要么抢东南亚的油田,要么等着被美国掐死。”可东南亚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要去抢就得先解决美国太平洋舰队。 日本海军内部做过推演:如果偷袭珍珠港成功,能摧毁80%的美国战列舰,争取6个月到1年的优势期,趁机拿下东南亚。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推演”上,日本海军的情报部门不是吃素的,他们清楚美国有多强。 1941年美国钢产量6890万吨,日本580万吨;美国造船厂一年能造155艘驱逐舰,日本只能造22艘,美国海军有17艘战列舰,日本10艘。 偷袭珍珠港当天,日本联合舰队的密码本“JN-25”被美军破译了大半,甚至将国民党都送信过去,说日本要偷袭,可美军没当回事。 他们觉得日本不敢主动攻击。 当时日本海军有个叫黑岛龟人的参谋,他主导制定了偷袭计划。 多年后他在回忆录里写:“我知道和美国开战是鸡蛋碰石头,但军令部说‘这是天皇的意志’,我们只能执行。” 另一位海军大佐渊田美津雄在战后的听证会上坦言:“1941年秋天,舰队里至少有30%的军官反对开战,但没人敢公开说,谁反对谁就是‘国贼’。” 这就是日本军部的荒诞:明明知道打不过,却因为“不战则亡”的焦虑,被绑上了战车。 日本陆军和海军还在互相拆台,陆军认为“中国战场才是主战场”,要求海军配合运输补给。 海军则骂陆军“蠢货,在中国拖了八年,现在逼我们和美国开战”。 可两边都不敢说实话,陆军怕被说“贪功冒进”,海军怕被骂“贪生怕死”。 1941年11月,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是否对美开战。 枢密院议长原嘉道问:“如果战争拖上一年,我们有把握吗?”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支支吾吾:“陛下,臣等尽力而为。”天皇沉默了很久,最后说:“那就开战吧。”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全国动员,1942年钢产量涨到7890万吨,日本反而跌到500万吨。美国每个月能造3000架飞机,日本只能造500架。 1943年中途岛海战,日本损失4艘航母,从此失去了太平洋主动权。 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距离珍珠港事件刚好4年零7个月。 历史总爱开玩笑,日本以为偷袭珍珠港能“以小博大”,结果把自己推进了深渊,他们以为中国战场拖不住后腿,却在两线作战中耗尽了最后一滴血。 现在回头看,这场冒险像极了赌徒的最后一搏。 兜里只剩几个钢镚,却押上了全部身家。可问题是,当年的日本真的“没得选”吗? 当一个国家的决策层被“不战则亡”的恐慌笼罩,当军方绑架了政治,当理性分析被“必须赢”的执念取代,再聪明的头脑也会变成“赌徒的大脑”。
很多人好奇,二战时日本连中国都没打下来,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本人都是
理大国迷雾
2025-08-29 10:18:14
0
阅读: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