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是不讲情怀的,我们上万亿的外贸顺差,可能都沉淀在海外的资本市场,它们之所以不愿意回流到国内来,主要是因为国内资金的长期收益率预期,在不断走低。 如今利率一降再降,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债券,投资回报都让人失望。 股票市场起起伏伏,风险不少,利率高、市场成熟、监管完善的海外金融市场就有了吸引力。 比如美国股市,虽然波动很大,但长期来看上涨趋势明显,这是全球资金的重要归宿。 再看看东南亚,一些新兴市场人口结构好、增长潜力大,也吸引了不少资本流入。 其实资金并没有对国内市场“有意见”,只是看结果、讲规则。 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无论出于什么理由,最终还是会按回报来分配资产,不太会因为属于中国就放弃更优质的全球机会。 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大家对回报信心十足,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但这两年宏观环境出现变化,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大,房地产、股市、传统行业回报下降,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把资金转向境外,分散风险、提高收益。 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很多资金想要自由流动有不少障碍,海外市场更开放,产品更丰富,配置灵活度高,这些对资金流向影响很大。 中国的外汇储备虽然很高,但投资结构调整明显,越来越多储备变成了海外债券和资产,这也是对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的一种防范。 国家一直在推动经济升级,比如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业,的确给资本带来新机会。 但新兴产业成长周期长,短期内不会像之前的房地产或金融板块那样刺激资本潮水般回流。 资金会进行理性的观望,一旦看到有长期稳定回报,才会调整方向,这不是什么冷漠,而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我们常说“资本无祖国”,其实是在强调它的理性:哪里风险更低、收益更高,钱就往哪里去。 这几年,不少企业和个人在境外设立机构、投资地产、参与当地市场,就是希望多渠道配置,对抗风险、寻找平衡。 国内要重新赢得资本的青睐,不光需要经济增长,更需要结构改革、政策透明和行业创新。 资金离开也不是永远的,有保守到账户里,也有灵活投向海外。 国内经济如果能转型成功,政策更加友好透明,行业再度升级,吸引力必然提升。 资本没有情怀,也不会彻底离开,只是根据现实进行调整而已。 资本不是不念家,只是基于理性做选择,它看中的是回报、安全和自由活动空间。 外贸顺差如果想真正助推国内经济,需要从结构改革、市场开放等多方面着力。 资本流向其实是最诚实的经济信号,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不断升级的必经之路。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资本是不讲情怀的,我们上万亿的外贸顺差,可能都沉淀在海外的资本市场,它们之所以不
修竹崽史册
2025-08-29 10:55:51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