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闻!2025年8月26日,比亚迪干了一件厉害事!它从泰国工厂造出来

盖说社会 2025-08-29 11:42:08

大新闻!2025 年 8 月 26 日,比亚迪干了一件厉害事!它从泰国工厂造出来的电动车,一口气运了 900 多辆,到欧洲的英国、德国和比利时!   谁能想到,撑起这次出口的罗勇府工厂,从 2023 年 3 月奠基到 2024 年 7 月投产,只用了 16 个月。   这个速度放在东南亚汽车圈里有多夸张?泰国本土车企建一座,同等规模的燃油车工厂,平均要 24 个月;日本丰田 2022 年在印尼建新能源工厂,花了 22 个月;就连以 “快” 著称的越南 VinFast,建厂周期也得 19 个月。   比亚迪能省出近半年时间,靠的是 “中国模块化建厂方案”。200 多名中国工程师驻场时,直接把广东佛山预制好的厂房钢结构、生产线组件装船运过来,现场不用浇筑混凝土,光钢结构组装就省了 3 个月。   甚至连车间里的机器人臂,都是在国内调试好参数再运到泰国,通电就能用,没走一点弯路。   另外,选址罗勇府更不是随便拍板。这里离曼谷港只有 92 公里,走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高速路,1 小时 40 分钟就能把新车送进港口,比越南同奈省的车企到胡志明港近了 30 公里,每辆车的短途物流成本能省 120 美元。   更关键的是,工厂周边 5 公里内,挤着 32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 18 家是跟着比亚迪从中国过来的 “老伙伴”。   深圳震裕科技的电池外壳厂、惠州华阳集团的车载屏幕厂、东莞拓普的底盘部件厂,连泰国本地的正大集团,都专门为它开了橡胶轮胎生产线。   现在工厂的零部件本地化率,已经做到 65%,比投产初期的 40% 提了一大截,以前要从中国运电池外壳,现在本地生产当天就能送到车间,供应链响应速度快了 3 倍。   不过,为啥非得在泰国生产再运去欧洲?看欧盟的政策就懂了。   2024 年起欧盟实施 “新电池法规”,要求电动车电池的碳足迹,必须低于 50 千克二氧化碳 / 千瓦时,中国本土生产的电动车,因为电力里煤电占比高,碳足迹大概是 65 千克,刚好卡在线外。   但泰国工厂用的电里,天然气占 40%、可再生能源占 30%,生产一辆海豚的碳足迹只有 52 千克,刚好符合标准。   更实在的是关税,从中国直接出口电动车到欧洲,关税是 21%,一辆海豚算下来要多交近 4000 欧元;但泰国和欧盟有自贸协定,从泰国出口关税降到 8%,每辆车能省 2000 欧元,这就是为啥比亚迪要在泰国搭 “出海跳板”。   还有就是,这次出口的海豚车型,也是专门针对欧洲市场改的 “定制款”。   另外,运输环节也藏着 “小心思”。“中远海运双鱼座” 号是专门为新能源汽车设计的滚装船。   从曼谷港到南安普顿港要走 22 天,比传统航线快 3 天,而且从今年 9 月起,中远海运会开 “比亚迪新能源专线”,每月固定一班船,保证泰国工厂的车能按时送到欧洲经销商手里,不会耽误交车。   这事儿看着是一次普通出口,其实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 “走出去” 的关键一步。   以前中国车企出海,大多是 “国内生产、海外销售”,供应链还绑在国内;现在比亚迪把工厂建在泰国,连带着 18 家中国零部件企业一起过来,等于把 “研发在中国、生产在东南亚、销售在欧洲” 的模式跑通了。   如今,泰国工厂就像它撬动欧洲市场的 “支点”,既避开了欧盟的碳关税壁垒,又能靠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   从 16 个月建成工厂,到 900 辆车上船,这背后不是运气,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多年积累的底气。   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建厂到物流,每一环都踩准了节奏,才能在东南亚扎下根,再把车卖到汽车强国扎堆的欧洲。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