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一语惊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西方那条老路呢?把农民都赶进城,在城市搞低收入群体的居民社区”。 这番话背后其实是对中国城乡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现在我们的城镇化率已经到了 65.5%,城市发展从过去的大规模扩张转向了存量提质增效的阶段。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里还有 “摊大饼” 式的扩张,工业园区存在不少低效用地;还有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新兴片区配套跟不上,职住分离的情况很明显。 与此同时,乡村却迎来了新变化,像浙江安吉余村通过 “全球合伙人” 计划吸引了 1200 多名青年回乡创业,暑期亲子农场单日游客能达到近千人。 一边是城市发展的瓶颈,一边是乡村的活力重生,温铁军的疑问正好点出了当下城乡关系的核心矛盾。 看到城市和乡村的这些变化,你觉得农民一定要进城才能过上好日子吗? 温铁军的观点核心其实是不认同把乡村空心化当作城市化的必然代价。 他认为乡村有几百万亿的沉淀资产可以通过生态化发展激活,重庆城口县岚天乡的做法就是个例子。 那里把村级和乡级资产整合起来,建立产权交易中心,让农民成为资产交易的主人,这样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激活了乡村资源。 这和西方城市化形成了鲜明对比,西方那种把农民赶进城的模式带来了严重问题。 政府税收锐减后,医疗教育等民生支出大减,犯罪率飙升,最后变成了 “鬼城”,这种模式下,城市看似发展了,却留下了大量低收入群体和社会矛盾。 再看我们自己的城市化进程,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虽然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城市治理还存在短板,比如很多城市数字化转型只停留在表面,只有 30% 的城市实现了跨部门数据协同,“数据孤岛” 现象普遍存在。 而农村则面临人口流失的问题,不过这两年情况有了好转,“二次返乡” 潮出现,乡村通过发展新业态消化了不少劳动力。 这些变化说明乡村完全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空间,而不是被城市化遗忘的角落。 面对这些情况,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 “内涵式发展” 的方向,不是简单地扩张城市规模,而是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治理革新来提升城市质量。 合肥集聚了 800 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构建城市算力池,为中小企业提供算力支撑;石家庄打造智慧交通体系,在机动车保有量增长 22% 的情况下,拥堵指数还下降了 10.3%。 这种城乡各自发挥优势、相互促进的模式,正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关键。 温铁军的观点在现在看来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提醒我们不能盲目跟着西方的模式走,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乡村不是城市的对立面,而是可以和城市相互补充的发展空间。 通过激活乡村的生态资源和沉淀资产,既能为农民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又能为整个经济发展开辟新领域。 就像余村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岚天乡让农民通过资产交易获得财产性收入,这些做法都在实践中证明了乡村振兴的可能性。 这种发展理念也让我们重新思考现代化的定义,现代化不是只有城市一条路,乡村同样可以实现现代化,而且这种现代化更可持续、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城市化不是把乡村掏空,而是要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西方那种牺牲乡村发展城市的老路已经被证明行不通,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从城市的内涵式发展到乡村的业态创新,从金融改革激活乡村资产到青年返乡创业,这些都在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这样的发展道路既能保持城市的活力,又能留住乡村的根脉,让更多人在发展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你觉得这样的城乡发展模式能否持续下去?在你看来,乡村振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温铁军一语惊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西方那条老路呢?把农民都赶进城,在城市搞低
蜜语寄繁星
2025-08-29 11:54:05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