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岳父许德珩和岳母劳君展,这颜值,真不亚于明星,即使放到现在,扎到人堆里也

文史充点站 2025-08-29 13:25:48

邓稼先的岳父许德珩和岳母劳君展,这颜值,真不亚于明星,即使放到现在,扎到人堆里也很显眼。 1925年春天,巴黎的春光正好,一对中国青年男女走在塞纳河边,男子西装笔挺,女子一袭长裙,举止优雅,路人或许不会想到,这两个人日后会成为中国科学界和政治界的重要人物。 男子叫许德珩,当时正在法国勤工俭学,女子叫劳君展,刚刚成为居里夫人实验室里唯一的中国助手,他们在异国他乡相遇,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 那个年代的中国留学生,心中都藏着一个相同的梦想:学成归国,用知识拯救祖国,许德珩和劳君展也不例外,两人经常在巴黎的咖啡馆里谈论中国的未来,谈论如何用科学改变国家命运。 1925年,在蔡元培的见证下,他们在巴黎结婚了,蔡元培送给他们十六个字:“爱结同心,互助互励。学术事业,勤奋无已。”这既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期许。 婚后不久,两人决定回国,当时法国的条件比中国好太多,许多留学生都选择留下来,但许德珩和劳君展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回国后的生活并不轻松,许德珩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任教,还曾到黄埔军校当过政治教官,劳君展则在武汉大学数学系教书,把在法国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中国学生。 然而时代的洪流很快把他们卷了进去,九一八事变后,许德珩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因为宣传抗日思想被北平当局抓捕,劳君展得知丈夫被抓,冷静地四处打听关押地点,还动员各方力量营救。 最终在宋庆龄、蔡元培等人的努力下,许德珩获释。夫妻俩劫后余生,更加坚定了救国的信念。 1935年,他们听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缺少物资,立即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买了十几块怀表、三十多双布鞋和一些火腿,想办法送到陕北,这些东西在当时可不便宜,几乎掏空了他们的家底。 抗战期间,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在重庆与科技界、教育界的朋友们经常聚会,讨论国家大事,这个聚会后来发展成“民主科学座谈会”,再后来就是著名的九三学社。 1946年5月4日,为了纪念抗战胜利,这个组织正式改名为“九三学社”,许德珩成为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劳君展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新中国成立后,许德珩投身法制建设和水产事业,劳君展继续在高校从事教学研究,他们的女儿许鹿希成为北京医科大学教授,专攻神经解剖学。 1958年,许鹿希的丈夫邓稼先接到一项绝密任务——研制原子弹,从此他消失在家人的视线中,一去就是好几年,许鹿希不知道丈夫在做什么,只能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那段时间劳君展虽然自己身体不好,却一直鼓励女儿:“稼先一定是在为国家做大事,你要支持他。”这份来自母亲的理解和支持,给了许鹿希坚持下去的力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直到这时许鹿希才知道丈夫这些年在做什么,邓稼先用自己的青春和健康,换来了国家的核武器。 然而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让邓稼先患上了癌症,1986年,这位“两弹元勋”离开了人世,年仅62岁,临终前他对许鹿希说:“我这一生过得很值得,死而无憾。”  信源:许德珩. 九江市委市政府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