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前,绍伊古向中方发出警告:西方试图破坏中俄伊边境稳定,已向阿富汗转移2.3万名恐怖分子。当地时间29日,俄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在《俄罗斯公报》上撰写了一篇与阿富汗有关的文章。 他在文中指出,根据俄方评估,目前阿富汗境内大约有20个国际恐怖组织,武装分子超过2.3万人,目前阿富汗临时政府正在努力清剿,但这些恐怖分子转移进入阿富汗的幕后黑手正是西方情报组织,西方正计划以这些人为主力,长期破坏中国、俄罗斯、伊朗的边境地区的稳定。 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近日在《俄罗斯公报》发表的专题文章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文章指出,阿富汗境内已聚集超过2.3万名恐怖分子,背后竟是西方情报机构在操纵转移,其目标直指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边境稳定。 这一指控不仅揭示了国际反恐形势的复杂性,更暴露出地缘政治博弈中令人担忧的新动向。 绍伊古的文章提供了详细数据: 阿富汗境内活跃着包括"伊斯兰国"分支机构、"基地"组织在内的20多个国际恐怖组织。 这些组织正通过阿富汗与邻国交界的薄弱地带进行渗透,其中瓦罕走廊(连接阿富汗与中国)、阿富汗-伊朗边境以及中亚国家与阿富汗的边界线成为重点目标。 值得深思的是,这些恐怖分子的转移并非偶然现象。 俄方情报显示,西方情报机构通过资金支持、武器供应和后勤保障,系统性地将这些极端武装人员向中亚地区输送。 这种做法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通过制造边境地区的不稳定,牵制中俄伊三国的发展精力,破坏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回顾历史,西方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本身就充满矛盾。 2001年以反恐名义发动的战争,最终却导致阿富汗成为恐怖组织的温床。 美国匆忙撤军后留下的武器装备,如今不少落入恐怖组织手中。 据统计,塔利班接管后,获得包括7.5万辆汽车、200架飞机与直升机以及60万件轻武器在内的巨额军事遗产。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某些西方国家在公开场合高喊反恐口号,私下却与某些极端组织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叙利亚战争中出现的"支持温和反对派"策略,最终证明许多所谓温和派与极端组织界限模糊。 这种双重标准式的反恐,已经成为区域安全的最大隐患。 面对这一威胁,中俄伊三国正在加强安全合作。 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反恐演习日趋实战化,情报共享机制不断深化。 中国近年来通过"和平使命"系列演习等平台,与成员国建立了高效的反恐协作网络。 同时,中国正在通过发展促进稳定。 中巴经济走廊的安保机制、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防护体系,都将反恐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俄罗斯则强化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塔吉克斯坦等前沿国家部署额外兵力。 伊朗则通过加强东部边境管控,与巴基斯坦开展联合巡逻,有效遏制了恐怖渗透。 三国形成的"安全合力"正在成为区域稳定的压舱石。 某些西方势力为何要冒险玩火?深层次原因在于其地缘战略焦虑。 随着中俄伊三国影响力提升,西方传统霸权受到挑战。 利用恐怖主义作为代理工具,成为成本最低的干扰方式。 但这种短视行为最终可能反噬自身。 历史表明,恐怖主义从来不是可控的工具,911事件就是最深刻的教训。 西方支持的穆贾希丁最终演变成基地组织,叙利亚战争中的极端势力最终回流欧洲制造恐袭...这些殷鉴不远。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策略正在破坏国际反恐合作的大局。 当反恐被政治化、工具化,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就面临分裂风险。 最终受害的将是所有国家的平民百姓。 谁在真正维护国际安全? 绍伊古的披露引发了一个深刻问题: 在国际反恐事业中,到底谁在真心维护和平,谁在暗中制造混乱? 当某些国家一边指责他国人权记录,一边却在资助恐怖组织时,国际社会的信任基础将何在? 未来六个月将是关键期。随着阿富汗冬季结束,恐怖活动可能进入活跃期。 中俄伊边境能否保持稳定? 上合组织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西方政策会否出现调整? 这些问题都将考验着各方的政治智慧。 读者朋友们,您认为国际社会应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反恐合作机制?
“立刻进攻俄罗斯!”西方官员装都懒得装了,当面威胁、辱骂格鲁吉亚总理,要求格鲁吉
【34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