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德国工业巨头,舍弗勒集团想用11亿元,收购曾为神舟飞船服务的洛轴,当时的洛轴背负着24亿的债务,企业陷入危机,就在双方准备签订合同的时候,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坚决反对,把洛轴卖点就会使国防受到威胁! 2006年,洛轴正处在黑暗的时刻,这家曾为神舟飞船提供关键轴承的国企,正面临着危机,24亿元的巨额债务,吞噬着企业的生机,整个工厂几近瘫痪。 生产线上的机器声渐稀,偌大的厂区弥漫着沉重的氛围,昔日的工业骄傲似乎已成为一段即将被历史尘封的记忆。 就在洛轴陷入绝境之际,德国工业巨头舍弗勒集团抛来了"橄榄枝",他们开出了11亿的高价,想要收购洛轴,对于当时焦头烂额的洛阳国资委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一场看似双赢的交易几乎就要敲定。 一时间,洛阳市政府和国资委的办公室灯火通明,各种会议连轴转,收购方案在一次次修改中逐渐成型。 然而,当这一消息传到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时,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协会的专家们紧急召开了闭门会议,会上气氛凝重。 洛轴不仅仅是一家普通企业,它的产品直接关系到我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安全!协会迅速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报告,直指问题核心。 这场看似简单的商业收购,实则牵动着国家工业根基和战略安全,经过高层深入讨论和全面评估,这桩原本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收购被紧急叫停。 收购被叫停,意味着洛轴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寻求突破,被逼到墙角的洛轴管理层,在深刻反思中找到了突围方向: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双轮驱动,内外兼修。 新上任的洛轴董事长带领团队制定了详尽的自救计划,首先,他们对企业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简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建立起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决策链条大幅缩短。 在人才战略上,他们不惜重金从国内外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同时建立了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制度,让真正有能力、有贡献的员工得到应有回报。 在技术创新方面,洛轴确立了一个明确战略:专攻国外技术垄断的关键领域,实现高端轴承的国产化突破。 2008年,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洛轴终于研制出了时速250公里的高铁轴承,打破了外国企业的技术垄断。 仅仅两年后,2010年,洛轴又成功攻克了时速350公里高铁轴承的技术难关,这一突破意义重大,中国高铁终于能够装上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关节",不再受制于人。 当第一批搭载洛轴产品的高铁列车安全运行时,研发团队的成员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风电领域,洛轴的表现更是令人瞩目,他们敏锐地捕捉到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提前布局风电轴承市场。 技术和管理的双轮驱动,为洛轴的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积极参与国际展会,主动与全球顶尖轴承企业交流合作,逐步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从最初的低端产品出口,到如今的高端轴承远销美国、德国、日本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洛轴的国际化道路走得坚实而稳健。 时间的指针拨到2024年,当年那个濒临破产的"烂摊子"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全年利润达到2.26亿元,更令人振奋的是,18年前那24亿元的巨额债务已全部还清,企业彻底甩掉了历史包袱。 2024年1月27日,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企业完成了从传统国企到现代企业的华丽转身,到了7月,市场又传出洛轴准备上市的消息,这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洛轴用自身的涅槃重生证明:一个企业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由外人的出价决定的,而是由其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共同定义的。 它告诉我们,守住核心技术,就是守住了定义自己价值的权利,坚持自主创新,就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尊严与话语权。
美西方为搞垮中国,曾高价收购我国自来水业务,结局如何?2022年,威立雅有限公司
【6评论】【5点赞】
道不道
给这次行业协会点赞👍,发挥了应有的重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