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眼|中央发重磅文件,济南的机遇来了

新黄河 2025-08-30 12:38:15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一个多月后,一份事关城市发展的重磅文件正式公布——

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通过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

细读这份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指南”,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

对济南来说,把握这次中央文件带来的发展机遇,沿着“路线图”疾驰,未来将迎来大变样!

城市群和都市圈

《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构建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体系。加强城市群内产业链协作,优化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和空间联系。发展壮大现代化都市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同城化发展,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促进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划重点:城市群、都市圈

2023年10月、2024年2月,山东先后印发青岛、济南两个都市圈发展规划,城市发展握指成拳。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济南都市圈以济南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淄博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共同组成。

加快济青都市圈的协同和联动,是山东举全力推进的一项重大工作。

今年2月11日,《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提出鼓励济南、青岛都市圈与长三角地区都市圈互动合作,促进省际毗邻地区融合发展。

4月18日,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在济南召开。这场会议规格可以说是“顶格”——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等出席。

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以济青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为主题的高规格会议,这还是首次。

随着8月份的这份中央文件再次“点题”——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优化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和空间联系,山东“双核”带动的两大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将迈入更深入的阶段。

做强做精核心功能

《意见》提出,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超大特大城市按照国家批准明确的功能定位做强做精核心功能,控制超大城市规模,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划重点:核心功能

济南是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国家给济南批准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今年1月,由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市政府网站正式印发。

《规划》明确了济南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

从城市性质看,济南是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从核心功能定位看,济南是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规划》还提出,以南山、中城、北田的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全域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构建“山河交融、中心引领、副城支撑、双星协同”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按照《意见》,济南需要按照国家批准的功能定位来“做强做精”。也就是说,未来,济南将锚定“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这三个关键词,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8月23日,济南召开市委财经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十五五”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议,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明确工作方向、梳理重点任务。

这次会议释放的一个明确信号就是锚定国家赋予济南的功能定位,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思路。

未来,围绕做强做精核心功能定位,会有更细致更具体的思路举措写入济南市“十五五”规划。

科技创新

《意见》提出,支持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增强对全球高端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划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以优化创新生态圈为杠杆,撬动众多高层次研发机构、科技企业落地成长——

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发力腿足机器人的企业之一。“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开发48天实现落地行走,创造出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速度新纪录。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山东研究院的磁悬浮轴承技术团队刚刚突破“卡脖子”难题,就收到来自德国西门子的技术合作邀约。

在济南二机床生产车间,这里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一体式压铸零件高速、高效加工及紧固件装配生产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自主可控提供设备保障……

好成果的产生,离不开科技创新生态的孕育。近年来,济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济南创新能力在101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5位,被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认定为“科技强市”,在英国《自然》杂志2024全球科研城市榜单中位列第31位。

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是济南近年来全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深化与大院大所的合作,打造了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等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如今,济南已吸引落地13家中科系院所,联合众多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共同构建起多层级实验室体系。这些平台汇聚大量高端创新资源,既为科研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持,成为济南创新创业的“强引擎”。

这次中央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基地。这对济南来说,又是一次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跃升的好机会。

交通枢纽

《意见》提出,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优化城市开放环境和服务,营造国际化城市生活空间。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划重点:交通枢纽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济南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的“地利”赋予了济南衔接南北动能传导、联动陆海双向开放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济南的交通建设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成形,济莱高铁、黄东联络线和济郑高铁开通运营,高铁运营里程达446公里,通达全国366个城市,通达城市数居全国第4位;“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全面优化,高速通车里程890公里;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通车运营,小清河全线复航,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

对于交通枢纽的打造,济南不断走在前——

自2021年起,《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便提到了“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从省级层面给予了济南战略支持;

2023年11月,《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发布,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努力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4年12月5日,山东以高规格召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会上提到八项“加力突破”,其中多项与济南有关。

今年1月印发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到,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同时,济南在交通方面的前进方向也得到明确——加快培育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今年2月,省委书记林武参加济南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时提出,要在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上改革创新、攻坚突破,完善市内交通设施体系,建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加快都市圈互联互通。

有了山东的支持和济南的努力,这座城市的交通枢纽含金量必定不断跃升!

城市更新

《意见》提出,科学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城市环境,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划重点:城市体检、城市更新

近年来,济南深入践行“留、改、拆”协同推进策略,有效破解了一批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实施了多项具有基础性、全局意义的建设项目,建成了一系列民生工程。通过系统性城市更新行动,在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内生动力、完善功能配套、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步实现了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截至7月,在城市更新方面,今年已启动项目80个,完成年度投资160.6亿元;在城中村改造方面,今年已启动项目51个,完成年度投资144.6亿元。

前不久,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在拟支持的20个城市中,山东仅济南一市入围。此次迎来新利好,中央财政的支持势必会拓展济南城市更新更大空间,助力城市面貌升级活化。

……

深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可以发现,济南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有很多。成效几何,关键看未来的落实和推进!

(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记者王端鹏)

0 阅读:359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