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连长陈启明无意中发现,一名日军俘虏的脖子上挂着一块铜牌,上面刻着两个字:清风。 在松山战场上,一块铜牌竟牵连起留学旧事与抗战抉择?1944年8月,连长陈启明发现日军俘虜脖子上挂着刻有“清风”二字的铜牌,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抗战时期,松山战役是中国远征军为打通滇缅公路而发起的关键战斗。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第八军向日军第五十六师团进攻,战场位于云南龙陵县腊勐乡松山地区。这里地势险要,松山如桥头堡般扼守怒江西岸,控制滇缅公路要冲,与腾冲、龙陵互为犄角。日军在1943年初加强防御,修建坚固工事,征集民工修建地堡和交通壕。远征军集结第十一集团军和第二十集团军,总兵力约16万人,配备部分美式武器,军官接受过训练。 战役初期,中国远征军第七十一军新二十八师和第六军新三十九师一一七团攻占外围阴登山、腊勐街、竹子坡,伤亡近1700人,毙伤日军596人。7月2日起,第八军主力投入,历时68天,投入兵力15975人,阵亡3145人,负伤2929人,失踪18人。全歼日军拉孟守备队,击毙约1250人,俘虏28人。整个战役历时95天,远征军总伤亡7763人,毙杀日军1250人,敌我比例约1:6.2。 在滚龙坡东南坑道掘进时,五连遭遇日军隐蔽火力,用火焰喷射器清剿地堡,俘获3名伤员。包扎伤口时,陈启明发现那块铜牌。这铜牌源自1937年陈启明在东京帝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留学时租住的清风寮公寓。公寓门牌就是这铜牌样式,他与房东一家相处融洽,曾合影留念,照片夹在学生证里随身携带多年。 俘虏开口提到陈启明父亲托人送的和服,母亲珍藏着。陈启明确认这是房东独子小林健次。凌晨换岗间隙,陈启明将小林伪装成阵亡士兵,混入尸体搬运队送出防线。次日,战友发现少一名俘虏,宪兵队调查。晚上,陈启明在指挥所后方樱花树下自杀,身边有那张合影和遗书:见健次如见故土,然放敌辱国,无颜偷生。 第八军军长何绍周签发战场纪律十杀令,整肃军纪,强调战场徇私不得姑息。后来进攻大寨时,对日军俘虏管控严格。陈启明举动让他背上通敌罪名。小林健次活下来,四十年后写回忆录,但靖国神社有其牌位。2001年,陈启明后人赴日诉讼,要求撤除牌位。李安以此为蓝本创作剧本《怒山》,但未开拍。1976年,那棵樱花树枯死成树桩,清明时有人摆放远征军压缩饼干铁盒和日本鹤屋八幡羊羹。 松山战役是中国军队首次全胜的山地丛林攻坚战,打破日军在滇西防御体系,为收复腾冲、龙陵奠基,打通滇缅公路,保障抗战物资运输。战役后,第八军编撰《第八军松山围攻战史》,成为陆军大学教材。遗址保存完好,具有历史价值。 这个故事反映战场上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的冲突。陈启明留学经历本是中日民间往来,但战争改变一切。他的选择虽出于旧谊,却违反军纪,带来悲剧结局。远征军老兵多年追问值不值,提醒我们抗战胜利来之不易。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斗争。松山战役体现中国军队顽强意志,粉碎日军侵略野心。今天,我们缅怀先烈,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分裂图谋。 历史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活生生的教训。陈启明事件虽小,却折射大时代。抗战精神激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937年,吕正操麾下一个营被日军包围,他正要率部营救,谁知军长却发来电报:“这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