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元: 魏巍和他的《东方》】
魏巍1920年3月6日生,原名魏鸿杰,曾用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至延安,同年4月入党,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团政委等职。
解放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及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是《聂荣臻传》写作组组长,《中流》主编,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魏巍1939年开始在《晋察冀日报》发表诗歌。
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著有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散文选》《魏巍杂文选》和杂文集《春天漫笔》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即描写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地球的红飘带》,抗日战争的《火凤凰》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东方》是其代表作。
在当代文学史上,魏巍的文学成就没有多少人能比的,当年他的一篇散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仅以报纸社论的形式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这在人类报刊史上从来没有过,是空前绝后的;还被毛主席读后激动得拍案叫绝,批阅了四个字:“印发全军”。
就是从那时候起“最可爱的人”就成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此后几十年《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直是小学课本的范文。1963年魏巍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上世纪1981年,魏巍历经20年写就的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随后,又笔耕不辍,于198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这也是我们描写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此书一发表,“地球的红飘带”一词就成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代名词。此书荣获“人生的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1997年又出版了描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火凤凰》。
作为一个那个年代过来的老作家,魏巍的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魏巍的创作一直紧扣我们的时代。1989年魏巍临危受命,创办高举马列毛泽东思想旗帜、与复辟势力的自由化思潮战斗的《中流》杂志。进入新世纪,面对共产主义渺茫论的歪风邪气,魏巍写下了《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深度剖析修正主义的七大特征,向现代修正主义开战。
2001年7月,魏巍、林默涵等人上书党中央,质疑当时的中共中央第一书记到底是代表了谁,并且把这篇文章发表在了他自己任主编的《中流》杂志上,为此《中流》杂志被查封,魏巍“被住院”四个月之久。此后,2007年,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也被撤离了小学课本。魏巍和他的作品也就此沉寂了。
魏巍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老革命家,在他自己看来,他更注重的还是自己是党员干部的身份,所以他的晚年,面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歪风邪气,他没有和一般人一样看不上至多是躲得远一点,而他是直接敢于说不,他频频对社会问题呼吁、呐喊,以至于被人怨恨,得罪了好些人,对他频频打压和诬陷。他的一些非常亲密的老朋友老战友常常这样劝他:“你不要管这么多了,你也管不了了,也没有人听你的了……”“我们现在没有说话的地方了,说出的话也没人听了,写文章也没人给你发表了……”魏巍说:“军队不能沉默,军队要有自己的声音,我们要发言……”可以说他是以一己之力和歪风邪气斗争,以至于他的境况每况愈下,终至被边缘化。
魏巍的晚辈也劝他:“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争那个干什么?”“你多休息休息,少管点国家大事,你说什么也没用,也没有人听你的了。”
魏巍说:“这个国家也有我的一份,我能不关心它吗?”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关于魏巍的文章,文章中说魏巍问他的女儿怕什么,他女儿说我们是不怕,就是怕你,魏巍回答说,我都这个年纪了,没有什么可以在乎的了,我们不能都这么一直沉默,总得有人做一些牺牲!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是魏巍女儿魏欣写的,对冯小刚电影《集结号》热映期间洛阳发生的烈士墓被毁事件,魏巍女儿写道:“父亲认为,这是在挖共和国的根基,他和他的战友联名写信给中央军委。他把这些情况向他的战友诉说,向来探访他的作协书记诉说,向来探访他的军队的、地方的同志、朋友诉说……后来有人把这封信发到网上,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不久中央民政部下发文件,全国烈士陵园严禁商业运作。”
这就是魏巍,勇敢坦荡,一辈子只遵从于自己的内心的从来不会说假话的魏巍。
曼德拉有一句话:“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
2008年8月24日,魏巍同志在京病逝,享年88岁。魏巍的一部分骨灰于2011年安葬于北京万安公墓,另一部分由家人保存于2012年4月归根故里埋葬于河南省新郑市福寿园陵园。
……
四年前的2020年北大教授孔庆东在他写的《纪念魏巍百年》中说“如今的大学里,很多老师都不讲魏巍,或者讲当代文学时,只提一下《谁是最可爱的人》,还是当作‘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反面样板”!孔庆东教授在文章末尾这样说:“在今年这个病毒肆虐、雾霾弥漫的春天,我们怀念人民的鸿杰,怀念那棵生机勃勃的红杨树,怀念他用七十年的战斗,写下的那些隽语佳篇”。
三年前2021年“七一”建党100周年那天,魏巍女儿魏平给我签了魏巍红茅版的《东方》,魏平女士特别认真,除按惯例第一册签名钤印、上款日期外,其余两册也都签名钤印和日期;特别是“2021.7.1”正是建党100周年,让这套书有了特别的意义。也是这一天她的哥哥魏猛参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的“经典朗读”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魏巍又回来了。
《东方》是魏巍创作的长篇小说,1978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英雄团为中心,把前线和后方穿插交错起来描写,通过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伟大的反侵略的朝鲜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农村老百姓的精神状态。展现了中朝两国人民进行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东方》语言优美动人,生活气息浓厚,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轰动。书中的郭祥、王大发、杨雪及陆希荣等等成了当代文学上的经典形象。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截至目前,魏巍的《东方》我有3个版本,分别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精装版(红茅版),新中国七十年七十部长篇小说典藏精装版,还有一个早年间买到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丛书”版《东方》,不知放哪里了。记得那个丛书中还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古华《芙蓉镇》,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等。还有也是早年间购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散文选》等等一些平装本也都找不到了。
2024.11.30
周士元,曾在《藏书家》《大众电影》《文艺报》《临沂日报》《淄博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喜欢读书、藏书和旅行,笃信行走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到过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现任淄博市散文学会副会长。
(转发: 蠹鱼的光影沂蒙 原创: 蠹鱼的光影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