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几万中国人去非洲,为何去了就不想回来?非洲姑娘说出原因。据说,每年都有好几万中国人去往非洲,其中还有不少人去了就不愿意回来了,为什么会这样,非洲姑娘有话要说,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多人一听非洲,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热、乱、穷。但那些真正踏足过这片土地的人,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中非之间的故事其实早就开始了,从上世纪开始中国就开始援助非洲建设,修路建厂,近些年的“一带一路”更是把双方紧紧连在一起。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跑去非洲投资办厂,像传音手机干脆把非洲当成了主战场,直接做到了市场份额头把交椅。 去非洲的中国人,很多一开始是因为工作外派。但去了之后,不少人却选择长期留下。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钱更经花。国内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月入过万可能刚够日常开销。但在非洲,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那里物价水平低,牛肉价格可能只有国内的一半,日用品也便宜不少。拿着国内的工资在非洲生活,购买力瞬间翻倍,两千块就能请个保姆或司机,这种生活品质在国内很难达到。 除了生活成本低,非洲的工作压力也小很多。国内职场竞争激烈,加班加点是常态。但在非洲,中国企业往往下午三四点就下班了,几乎没有“996”这种概念。 这种从“快车道”到“慢调子”的转变,让许多人找到了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非洲姑娘阿依莎说得特别实在:“中国丈夫有三宝:不酗酒、会存钱、教技术。”她丈夫老吴在坦桑尼亚开农机维修铺,带出了十几个黑人徒弟。 以前村里男人领了工资就去喝酒,现在都抢着学修拖拉机。这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在国内是很难体验到的。 在非洲,中国人常常被称为“专家”。这种社会地位的提升,让人舍不得离开。当地政府对中国人客气有加,因为中国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种受尊重的感觉,加上优渥的生活条件,让人很难再回到国内的普通日常。 非洲市场的空白和机遇也是吸引中国人的重要因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挤满了人。而非洲许多行业尚未饱和,市场需求旺盛。 从建筑工程到农业种植,再到电商、物流,商机无处不在。在南非,进口手机配件和服装的中国商人几天就能清空库存;在赞比亚,有人租赁土地种植蔬菜,供应当地市场。 同样的努力,在非洲可能获得十倍的回报。一个在国内月薪五千的技工,到赞比亚可能当上技术总监,住带泳池的别墅。 中非合作这些年来越来越深入。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每三年一次的峰会推动了经贸与文化交流。 2018年,中国承诺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涉及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也为中国人提供了更多机遇。 蒙内铁路自2017年通车,将货运时间从2天缩短至8小时;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内陆与吉布提港,促进经济融合。 当然非洲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那里的医疗条件差,大约半数人口难以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抢劫、盗窃等犯罪活动频发。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是需要克服的困难。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中国人选择留在非洲。有些人因为已经建立了跨国家庭,他们的混血孩子只会说简单中文,非洲妻子也很难适应中国气候。 更现实的是政策门槛,外国配偶想拿中国绿卡,五年内每年要住满9个月,这对非洲生意人来说很难做到。 非洲以慢节奏、低成本、创业机会、尊重与归属感,吸引着数万中国人留下。这里不仅是谋生之地,更是梦想的新天地。非洲姑娘一语中的:“这里有平静、机会和尊重,是他们的家。” 信息来源: 《非洲逐步成长为新的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 《国际政治话语中的中国移民:以非洲为例》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世界侨情蓝皮书:世界侨情报告(2019)》 《跨越山海,三个中非合作故事暖人心》
每年有几万中国人去非洲,为何去了就不想回来?非洲姑娘说出原因。据说,每年都有好几
航天科技追梦人
2025-08-30 20:06:08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