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肝癌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或信号通路(如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等),精准抑制肿瘤生长,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
常用药物及特点:
索拉非尼:首个获批用于晚期肝癌的靶向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发挥作用。适用于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可能出现腹泻、手足皮肤反应等副作用。
仑伐替尼:疗效优于索拉非尼,尤其对中国肝癌患者(如合并乙肝背景者)更具优势。适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常见副作用包括高血压、蛋白尿等。
瑞戈非尼: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副作用与索拉非尼类似。
其他:如卡博替尼、阿帕替尼等,也可用于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
免疫治疗
肝癌细胞常通过“免疫逃逸”机制躲避机体免疫系统攻击,免疫治疗通过恢复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发挥作用。
常用药物及特点:
PD-1/PD-L1抑制剂: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治疗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
单药适用于部分晚期肝癌患者(如对靶向药不耐受或失败后),但有效率相对较低(约20%)。
联合治疗是目前主流方案:如与靶向药(仑伐替尼、索拉非尼)联合,或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如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可显著提高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已成为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选择。
副作用:主要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多数可通过药物控制。
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肿瘤分期、肝功能、身体状况及基因检测结果(部分情况)综合制定。
联合应用趋势: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已成为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