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东大不再手软!各种爆兵秀肌肉,就是为了拉爆老美随着九月的临近,很多先进到

庚黑星君 2025-08-31 05:16:34

深度|东大不再手软!各种爆兵秀肌肉,就是为了拉爆老美

随着九月的临近,很多先进到颠覆常识的武器,也频繁出现在网上,此时此刻,想必在座各位跟我一样,已经意识到东大的军事战略正在出现重大转变。以前我们对于先进武器的态度都是藏着掖着的,甚至就连出口武器的数据都在反向虚标,卖给巴基斯坦的霹雳导弹射程明明有200公里,出口说明书上硬是少写了50公里,把印度空军和达索给坑惨了,生怕别人知道我们的真实实力。但自打去年珠海航展回来后,完全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风格彻底变了,不断极限爆兵疯狂秀肌肉,各种新概念的逆天武器层出不穷,并且大大方方展示出来,随便你们拍,吓得自家的网友都知乎多年军迷变军盲了,以前在论坛上搞科普的技术大神们在这些新武器面前,愣是像新兵蛋子一样无知。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东大为啥突然变得如此激进了?直到看见美债突破37万亿大关的新闻,一下就恍然大悟了。

东大就是在用美国最看重最在乎的军事安全,逼他们搞军备竞赛,从而拉爆他们本就脆弱不堪的财政。提到军备竞赛,有些人动不动就拿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来类比,其实这说法挺外行的。一个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当时苏联的工业实力完全没法跟美国比,比如像汽车产量这样的基础工业指标,美国一直是遥遥领先的,没什么争议。

但现在形势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按美元计价,东大的工业产值也占到全球的28%,美国只有15%。而且这个数字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美元计价会扭曲实际产能。老罗举个简单的例子,像奔驰车在国内动不动就大幅降价促销,在美国却基本没折扣,这种日常消费现象背后,其实反映出两国工业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根本差异。

工业综合产能和体系的完善程度,才是真正决定军备竞赛能不能撑下去的决定性因素。因为打仗或者持续造装备,不光拼的是谁技术强,更是比谁能源源不断、又快又便宜地生产。东大从炼钢、化工、电池、半导体到造船、飞机组装,都有一条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哪怕某些高端部件还需要进口,但绝大多数中间产品自己能搞定,成本就容易控制。比如造船需要的钢板、焊材、大型机械,国内供应充足,价格还低。而美国工业很多环节早就已经外迁了,国内产业链断档严重,导致许多军工原材料和零部件依赖国外。比如军舰用的特种钢、电子系统的芯片,甚至一些基本的紧固件和轴承,都得从国外买。平时可能看不出来,可一旦进入军备加速模式,依赖就会变成大问题,不仅贵,还可能被卡脖子。

再往细了说,工业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装备更新的速度和规模。东大造军舰、战机之所以快,不只是船厂和飞机厂的努力,更是因为背后有整个制造业体系在支撑。一个型号定型,马上能调动国内上百家工厂一起协作生产,从螺丝螺母到雷达芯片,大部分国内都能供应。而美国军工很多领域被几家巨头垄断,缺乏竞争,供应商也散在全球,组织生产的难度和成本自然就高。

从去年底的珠海航展,到传出六代机首飞的消息,再到八九月份阅兵预演中亮相的新装备,东大一步步把牌亮出来,姿态越来越明确:就是想和美国搞军备竞赛,而且还担心美国不敢跟。那美国现在自己的军备实际情况到底怎样?简单来说,就是在靠老家底撑场面,真实力和俄罗斯比可能强得有限,但绝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领先。

美国的造船业现在几乎可以说是瘫痪状态,比如肯尼迪号航母,2019年就下水了,但今天还没进行海试,拖得都快和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一个水平了。相比之下福建舰2022年才下水,现在海试都差不多完成,马上就要服役了。再比如055型驱逐舰,第一批八艘从2017年首舰下水到2022年全部服役,总共才用了五年。而美国的阿利伯克3型,首舰2019年下水,到现在只有一艘服役、两艘还在试航,其它全部延迟。明明055和阿利伯克3的首舰下水时间只差两年,但服役进度根本不在一个节奏上。

其实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星座级护卫舰这种短平快的项目,美国国防部买的甚至是意大利现成的设计,项目在2020年就启动了,结果结果首舰造价严重超支,现在说要等到2029年才能交付。如此低到离谱的效率别说跟东大比了,就是放在全球也完全说不过去。

空军方面,美国情况稍微好一点,F-35还能稳定交付,但明年采购量也要大幅削减,反而把更多预算拨给了F-15EX等四代半战机,一方面是因为财政是真没钱了,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另一方面则是造F35的核心原材料被稀土断供了,造不出来。回头来看东大,2021年到2022年期间基本解决了高端战斗机的量产问题。现在歼-20的年产量接近100架,沈飞的新厂区也投产了,歼-35将来每年生产50架左右也很合理。再加上空军还在持续接收歼-16,东大每年差不多有200架四代半或五代机入役,其中光是五代机就可能达到150架。

不光是大装备,连一些小武器系统,中美之间的反差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标枪”和“毒刺”这类导弹,美国因为军工集团垄断,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军火商手里,价格高得离谱。而东大在珠海航展上可以看出,很多小型装备,比如无人机、单兵反坦克导弹,都有民企和高校参与竞标。高度开放竞争的模式,使得东大不需要在这些装备上浪费太多钱,反而能保持系统灵活性和成本优势。

至于美国军工体系的问题出在哪?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里根私有化新政下的并购浪潮。大量企业合并成超级寡头,包括通用动力收购克莱斯勒防务、波音收购麦道、诺斯诺普收购格鲁门、洛马合并等,内部竞争变少了效率也越来越低,资金浪费非常严重。现在美国还能靠现有的机队和舰队维持对东大的优势,但这些装备退役是迟早的事情,新的能及时跟上吗?没人能肯定。反观东大,虽然头上有中航这一家总公司,但旗下成飞、沈飞、西飞互不隶属,内部赛马机制硬是把六代机竞争格局从中美的两强争霸变成了四川、辽宁、陕西的三个省份之间的群雄逐鹿。这下可真是芬达兄弟模仿坤老师:没座!一百多年来,老美首次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未来几年的项目对比就更明显了。东大目前已知的六代机方案至少有三款在同时推进,而且不再像过去那样遮遮掩掩,反而大大方方地试飞,这种感觉就是在明确告诉对手:我来设节奏,你敢不敢跟?而美国目前对外公开的只有NGAD这一个项目,还处于高度保密的PPT阶段,连原型机都没正式亮相,跟不跟,其实都输了,而且还是输在起跑线上。跟,意味着你要把有限的资源砸到无底洞里;不跟,大家就会看到你外强中干的一面。

所以说,现在的局面不再是简单的“军备竞赛”四个字能概括的了。东大背后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和越来越开放的竞争性军工体制,而美国却受限于产业空心化、垄断体系以及低效的采购流程。如果美国硬要跟着东大的节奏走,必然会掉入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游戏里,拼制造、拼速度、拼成本,而这恰恰是东大最希望的。也许短时间内,美国还能靠存量装备维持表面上的优势,但五年、十年后呢?现在的新装备进度差距已经摆在眼前,东大这次摆明车马,不怕跟、不怕比,就是因为我们笃定结局只有一种,那就是老子吃定你了。

0 阅读:327

猜你喜欢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