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桥 令人惊奇的是,据说在40多度的高温下,伸手触摸冰凉桥栏刹那能冷到起鸡皮疙瘩。这种神奇的现象至今无人能解。凝结先人智慧,跨越历史长河。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在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的高楼大厦环绕之中,一片柳林掩映间,发现了一座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南宋古桥——寒桥。 寒桥,又名韩桥,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桥不仅仅是一座石桥,更是南京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寒桥始建于宋代,距今至少有700多年历史了。这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长17.4米,孔宽5.13米,举架高约1.23米,两端呈喇叭口状。桥体主要由青石构筑 。其造型优美,线条简洁流畅,桥拱以青石巧妙互拱而成,虽历经岁月侵蚀,部分精美纹饰仍依稀可辨,彰显着宋代营造工艺的精妙。桥的两侧设有石栏,栏板上的雕刻虽因时光打磨而略显模糊,但依旧透着古朴的韵味。 桥栏板上刻有“寒桥”二字及重修时间(甲寅年仲春,即1914年)。在桥身南侧,离桥面约1米处,还嵌有两只龙头,学名叫螭首。很多说这是桥身的排水设施,雨水可从这里排出,直接流进河中。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装饰构建,有以龙镇水的寓意,我们在南京的古桥上经常见到。 《景定建康志》记载,这座桥在当时便是长江南岸的交通要冲,往南直通建康城,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往北可达笆斗山渡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南宋时期,曾在桥北设“韩桥屯”驻军抵御金军南侵。 清代八旗兵也将此地列为守备重点。由此可见,寒桥在历史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岁月悠悠,寒桥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在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常州义士孙复瑞主持了一次重要修缮,如今在桥名“寒桥”大字两侧,还能清晰看见“甲寅年仲春”与“常州孙复瑞募捐重建”的小字刻石,这是那段修缮历史的珍贵见证。桥旁曾立有覆顶石碑,刻着“江宁赈恤会重修寒桥碑记”,默默诉说着往昔的修复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寒桥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桥下的河流逐渐淤塞,曾经的水上交通要道成为了“旱桥”。2001年10月,因原址位于南京化工厂范围内,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古迹,寒桥被迁移至现址,也就是燕子矶规划展览中心的东侧,并进行了维修,部分桥栏杆得以更新 。2006年,寒桥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燕子矶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再次对古桥进行加固修缮 ,让寒桥以更加稳固的姿态留存于世。
寒桥 令人惊奇的是,据说在40多度的高温下,伸手触摸冰凉桥栏刹那能冷到起鸡皮疙
访古金陵益明
2025-08-31 22:23:3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