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火焰山南部的阿斯塔那,考古队发现了高昌国大将军张雄的干尸,这是新疆出土的上千干尸中唯一一个实名实姓履历清晰的。接下来,科学家对张雄的干尸做出了奇怪的操作—上蒸锅!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可不是普通厨房里的那种蒸锅,而是特制的低温蒸汽设备。当时张雄的干尸表面沾满了千年来的沙土和硬结污垢,直接清理肯定会损坏皮肤和毛发。 专家们就想出了这个妙招,用40度左右的温和蒸汽慢慢软化那些脏东西,隔一阵子就用软毛刷轻轻拂去软化后的污垢。这一步非常关键,帮我们保住了一具极其珍贵的历史遗存。 张雄的干尸是在阿斯塔那古墓群被发现的,这片墓地其实是高昌官民的公共墓地,从西晋到唐代不少贵族都长眠于此。 他的墓室比较简陋,里面就一个土台子铺着草席,尸体直接放在上面,这符合当时高昌流行的简葬习俗。可惜的是考古人员打开墓室时,里面已经遭过盗墓贼的黑手,许多陪葬品被洗劫一空。 张雄的尸身也被破坏得厉害,脑袋和脖子分了家,嘴角还有被利器划开的痕迹。盗墓贼很可能是想找他嘴里含的波斯银币或者东罗马金币。 尽管遭遇了盗扰,张雄的干尸依然提供了大量信息。他身高大约一米八,虎背熊腰,关节粗壮,四方脸,留着花白的胡须。特别明显的是他的双腿呈“O”形,这是长期骑马导致的变形。 张雄可不是普通人物,他祖籍河南南阳,家族为了躲避中原战乱西迁至高昌,经过几代经营成为当地望族。他的祖父张务当过左卫将军、绾曹郎中,父亲张端也担任建义将军、绾曹郎中。 姑妈更是嫁给了高昌王麴伯雅,成为王妃。这样的家族背景让张雄自幼就与高昌王室关系密切,他后来自己也娶了麴氏王族的女子为妻。 张雄二十岁时跟随高昌王麴伯雅出使隋朝,到了长安,见识了中原王朝的繁华盛况。回到高昌后,他就积极推动改革,主张学习中原的服饰和发型。 但这番改革举措惹恼了铁勒人,他们通过监国官员威胁麴伯雅,后来又煽动政变,把麴伯雅赶下了台。 张雄被迫陪着麴伯雅流亡在外,历经六年艰辛才在西突厥的支持下率军反攻,三天内大败铁勒人,收复高昌。因这番战功,张雄被封为“左大将军兼兵部”,成为高昌国的军事核心人物。 到了贞观年间,李世民意图统一天下,张雄主张归顺大唐。但高昌王麴文泰一意孤行,反而与西突厥勾结,阻断商道,攻击邻国。 张雄多次劝谏都没有被采纳,最终忧愤成疾,公元633年去世,年仅五十岁。就在他死后七年,640年,唐太宗派侯君集率军西征,很快就攻灭了高昌国。 张雄的远见得到了唐朝的认可,他的后代受到了优待。妻子麴氏后来被唐朝诏封为“永安太郡君”,去世后与张雄合葬一穴。 两个儿子张定和和张怀寂都在唐朝为官,其中张怀寂还参与了平定吐蕃骚乱,与王孝杰将军一起收复安西四镇,为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雄的墓中除了干尸,还出土了一些精美的随葬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件绢衣彩绘木俑,被称为“绝美芭比”,这些女俑造型精致,服饰华丽,使用了多种丝织品制作而成。 还有一尊“天王踏鬼”镇墓木俑,高达86厘米,由36块木雕拼接而成,甚至可以拆卸,被戏称为“变形金刚”。这些文物展现了高昌国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 为什么张雄的尸身能保存千年不腐呢?这主要得归功于吐鲁番的特殊气候。那里年降雨量只有十几毫米,空气湿度极低,墓室又密封得好,细菌没法存活,尸体自然脱水就成了干尸。 这种条件跟埃及木乃伊的形成环境差不多,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见到张雄将军的真容。 张雄干尸的发现对我们理解古代西域历史太重要了,他是新疆上千具干尸中唯一一个能实名实姓、履历清晰的人物。 通过他的墓志铭和身体遗存,我们能够拼凑出高昌国的历史片段,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医疗水平和军事活动。 如今,张雄的干尸经过科学处理后,被妥善保存在新疆博物馆的密封展柜中。 博物馆还根据考古发现复原了张雄的形象,他身着战袍,目光坚毅,正策马疾行。这位1000多年前的西域名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继续向后人讲述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说到底,张雄将军的故事不只是一具干尸的考古发现,更是一段关于家国情怀、政治远见和个人命运的历史见证。 他的生命虽然因为一个小病而终结,但他的故事却跨越千年,继续活在我们面前。 信息来源: 《网易新闻》:《1973年,吐鲁番市考古队发掘了一座古墓,尸首分离,尸身千年不腐》 《新疆博物馆》相关考古研究资料
1973年,在火焰山南部的阿斯塔那,考古队发现了高昌国大将军张雄的干尸,这是新疆
山河蕴含力量
2025-09-01 00:47:04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