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过去八十年了,总感觉,我们对这场战争的宣传和再现还是少了点,尤其是对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报道和分析还是少了点,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取得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起抗日战争,大家都知道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八年,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军队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部分合力抗敌。正面战场主要由国民党军队负责,覆盖中国大片区域加上缅甸北部,牵制日军主力,跟敌后战场互相支撑,形成整体战略。国民党军队组织了20多次大会战,超过1100次战役,还有2800多次普通战斗,付出321万官兵伤亡,其中206名将领阵亡。 日军在正面战场伤亡超过100万人,这数据不是随便说说,而是通过各种统计得出的。 整个抗战,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日军伤亡150万人左右,中国贡献占二战日军伤亡总数的75%以上。 这些数字听着就让人心沉,但现实是,现在的宣传和再现对正面战场报道分析太少,很多人只知道敌后战场的游击战,却忽略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硬扛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惨烈。说实话,这不公平,也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抗战胜利靠的是全国军民团结,缺了哪部分都不行。 拿张自忠这个人来说,他是典型正面战场英雄,1891年生在山东临清,早年投身军旅,从冯玉祥部队起步。1914年当排长,1917年升营长,1925年成旅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部队改编,他继续任职。 1933年长城抗战,他指挥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在喜峰口一线阻击日军,那次大刀队行动重创日军。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他任五十九军军长,先参与北平保卫,卢沟桥事变后处理善后,然后重返前线。 1938年台儿庄战役,他率部增援,急行军180公里,从侧翼攻击日军第五师团,帮着取得胜利。 同年临沂战役,他指挥部队在沂蒙山区设伏,阻击日军坦克群,两次临沂战役都赢了。1939年随枣会战,他率部在襄河东岸阻击日军多次进攻。 1940年枣宜会战,日军十万大军进犯湖北北部,他率部东渡襄河,5月16日在宜城南瓜店附近陷入包围,中弹阵亡,那时他49岁。 张自忠不是唯一一个,他代表了无数国民党军人,他们都是中国人,为国家独立付出生命。这些事迹本该多报道多分析,却因为各种原因淡化了,教育上少了这些内容,年轻人怎么全面了解抗战? 正面战场具体战役多到数不过来,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到11月,中国投入70万兵力,日军舰艇炮击,国民党士兵筑工事阻击,牺牲33万多人。 南京保卫战,日军从上海推进,国民党部队在城外战壕坚守,逐步撤退。徐州会战1938年春,在鲁南布防,台儿庄一线设伏,歼灭日军万余人。 太原会战从1937年9月,国民党在山西布阵,忻口一线挖掘壕沟,多次反冲锋。 兰封会战作为徐州延伸,中国集结12个师,阻击日军机械化部队。 武汉会战持续四个月,沿长江防御,日军舰艇炮击,覆盖广阔区域。随枣会战1939年5月,在襄阳阻击日军坦克。长沙会战三次,在湖南设防,每次守住阵地。 桂南会战1939年底,在广西布防,昆仑关一线反击。枣宜会战1940年春,阻击日军十万大军,张自忠就牺牲在这。 豫南会战和鄂西会战,在平原山区作战,空军轰炸下坚持。这些战役牵制日军主力,国民党军队伤亡341万多人,日军伤亡131万。 但现在宣传中,这些细节分析少,报道浅,原因可能是历史叙述侧重敌后战场,加上政治因素,国民党正面贡献被边缘化。这影响教育,因为爱国主义需要全貌,告诉大家抗战是全国努力结果。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