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辽沈战役的廖耀湘兵团十多万人,假如最后成功开到了营口,而不是中途转往沈阳方向在辽西旷野被全歼,就果真能通过船运成建制地全部撤走? 假设廖耀湘兵团突破黑山大虎山防线失败后,没误判敌主力逼近,继续往营口去,部队抵达港口。要看十多万人能不能海运全撤,得参考东北国民党两次海运案例:第五十二军营口撤退和东进兵团葫芦岛撤退。第五十二军原任务掩护廖兵团上船,他们先占营口。廖兵团没来,第五十二军见势不对,自己撤。部队用海军舰艇和商船,过程乱套,商船起火,全军2.2万人只逃1万人左右。历史细节显示,这暴露国民党海运力不足,舰船调度问题大。 海军舰艇有限,商船易出事故,追击下没法有序装载。专家分析,第五十二军规模小都这样,廖兵团十多万人更难。营口港口容量有限,部队涌入会堵塞,运力跟不上。追兵赶到,海岸线易被炮击,部队没法全上船。结果大部被歼灭,仅少数逃脱。东进兵团葫芦岛撤退条件好,靠近锦州,锦州失守后敌主力去辽西,东进兵团没遭大规模攻。撤退计划时间足,国民党集结舰船,部队有序撤。历史记录显示,这两次对比,营口撤退仓促,葫芦岛准备充分。 廖兵团兵力更大,对运力要求高,时间紧,营口位置暴露。假设抵达营口,海运力保障不了,商船火险大,海军协调差。追兵炮击下,部队混乱,丢装备多。专家观点,即便去营口,全撤不可能,大部仍被歼,仅地点从辽西变营口。第五十二军撤退真实情况,1948年10月底,他们背水一战,反扑掩护上船,但损失重。军长刘玉章指挥,两个师主力撤,但炮击下1万多人没逃掉。 国民党海军舰艇加商船,总运力有限,东北海域调度乱。东进兵团葫芦岛,1948年11月初,杜聿明指挥,部队从海上去关内,14万人撤出,因为无主力追击。计划从制定到执行,几天时间集舰船。营口第五十二军没这优势,廖兵团更不具备。历史分析,廖兵团西进失败后转营口,路程百公里,部队疲惫,组织差。海运瓶颈明显,国民党东北海军弱,商船临时征用多。 假设全到营口,港口挤爆,登船慢,追兵一到就崩。专家认为,这改变不了被歼结局,只改地点。葫芦岛成功因位置好,时间松,营口正好相反。廖兵团机械化程度高,但撤退时重装备丢得多。国民党整体海运经验差,东北撤退多次失败。 第五十二军营口逃1万,证明小规模都难,大兵团更不行。东进兵团避开主力,撤得成。廖兵团没这条件,假设去营口,运力缺口大。历史观点,国民党海军在东北覆盖不足,营口港小。结果仍是覆灭,仅少数上船。分析逻辑,规模越大,调度越乱。专家记录,这假设没改变战役结果。
参加辽沈战役的廖耀湘兵团十多万人,假如最后成功开到了营口,而不是中途转往沈阳方向
古往奇趣角
2025-09-01 05:31:24
0
阅读: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