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火到央视了!”四川成都,行动不便的乘客准备起身下车,司机迅速来到老人身边,

苔藓芳草峦 2025-09-01 11:32:28

“终于火到央视了!”四川成都,行动不便的乘客准备起身下车,司机迅速来到老人身边,我还以为是帮助老人拿行李的,司机竟然直接弯腰下蹲将老人稳稳背起来,然后安全护送下车,老人的老伴激动的一个劲的握手感谢司机,司机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网友:“小举动大温暖”。 城市的早高峰总是裹挟着各种声响,公交车门开关的提示音、乘客的交谈声、发动机的轰鸣,混在一起成了日常的背景音。 但成都44路公交车上的一个瞬间,却在半个多月后,从这些嘈杂里跳脱出来,被央视新闻拎出来,成了很多人心里的“特殊记忆”。 时间拉回8月15日下午,驾驶员王运勇把车停在省八一康复中心站。 车门打开,一对老夫妻挪到门边,老爷子先弯腰把轮椅搬下车,转身时,老太太正抓着扶手使劲,膝盖绷得紧紧的,试了两次都没把脚迈下车梯。 王运勇这时已经拉好手刹,从驾驶座走了过来。 他没去碰老人脚边的布袋子,也没站着问“需要帮忙吗”,而是直接在老太太面前蹲了下去。 老太太愣了一下,手还搭在扶手上没放,嘴里念叨“这哪好意思”,王运勇仰头笑了笑,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示意她上来。 他蹲得很沉,膝盖几乎贴地,让老人慢慢把重量移到他背上,左手从老人腿弯穿过托住,右手绕到背后扶住腰,确认老人没晃,才攒着劲慢慢起身。 站起来时,他还顿了一下,像是在感受重心,然后才一步一步往车门挪。 到了地面,他轻轻把老人放在轮椅旁,老爷子赶紧扶住老伴的胳膊,眼眶红得发亮,攥着王运勇的手反复说“谢谢你啊师傅”,声音里带着点哽咽。 王运勇抽出手在裤子上蹭了蹭,摆了摆说“没事”,转身回了驾驶座。 车启动时,后视镜里还能看到老两口在挥手。 这段被车载监控拍下的画面,在8月29日突然出现在央视新闻里。 接着,人民日报也转载了相关报道。 点开视频的人发现了不少细节:王运勇背人时,背上的老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像是在说“辛苦你”。 他蹲下去前,先看了看地面有没有碎石。 下车时,还扭头对跟着的老爷子说“您走慢点,我扶着”。 这些碎镜头拼在一起,让网友们议论开了。 有人提到西安地铁的乘务员,总带着个小药盒,里面装着创可贴和晕车药,谁需要就递过去。 这些事听着都普通,却让人记了很久。 “这才是把活儿干到了根上。 平时总听人讲“职业精神”,但王运勇蹲下去的那一刻,比任何口号都实在——他不是在完成规定动作,是真把乘客当成了需要照顾的人。 还有人说,能对素不相识的老人这么上心,家里长辈肯定被他照顾得很周到,“这样的人,骨子里就带着暖”。 背老人下车也就一两分钟,对王运勇来说可能是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对老两口来说,出门时少了份“下不了车”的焦虑。 对其他乘客来说,看到这一幕,心里也会泛起“这个城市很友善”的念头。 就像网友说的,“善意是会传染的,今天他帮了老人,明天说不定就有年轻人帮了他的父母”。 现在网上还有人翻出这段视频,有人点赞,有人留言说“下次遇到老人上下车,我也搭把手”。 或许过阵子,王运勇的名字会被新的热点覆盖,但那个蹲下去的背影,大概会留在很多人心里。 毕竟,能让日子发光的,从来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这些藏在日常褶皱里的、带着温度的举手之劳。 王运勇的举动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在于它刺破了职业行为的刻板印象。不是机械执行规定,而是将善意注入细节 —— 蹲下时的稳当、起身时的蓄力、迈步时的谨慎,处处透着对人的尊重。 这种 “超纲” 的善意,恰是社会温暖的毛细血管。 从央视点赞到网友热议,本质是对 “职业性温暖” 的集体期待:当每个岗位都多一分主动担当,每个个体都愿为陌生人弯腰,城市便不再是冰冷的建筑群,而是能互相托举的共同体。 这不是偶然闪光,更该成为常态风景。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0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0

用户10xxx90

2
2025-09-01 12:46

不是现在的人少善良,而是被那个法官整怕了,后来并出现了一些讹人的事。其实国人本性都是很善良的。

猜你喜欢

苔藓芳草峦

苔藓芳草峦

苔藓芳草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