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钱我是不会还的!”一位女企业家欠下200亿巨额债务,却一分钱都不还。随后

古今知夏 2025-09-01 12:13:50

“中国的钱我是不会还的!”一位女企业家欠下200亿巨额债务,却一分钱都不还。随后她跑到美国,大手笔捐赠96亿保护野生动物,还公开表示自己是不会还钱的,她为什么会这么做? 何巧女的发家史,放在当年就是 “草根逆袭” 的模板。 三十多年前,她从安徽的小地方出发,背着简单的行李挤火车去北京。那时候的她没背景、没资源,唯一能做的就是蹲在路边卖树苗。 谁也没想到,这姑娘嘴巴特别会说,跟客户聊两句就能让人信服,加上刚好赶上中国城市绿化的 “黄金期”— 北京到处搞公园、小区搞绿化,树苗需求爆增,她的生意一下就火了。 抓住风口的何巧女,脑子转得比谁都快。她盯着北京的绿化政策,专门找市政、房地产公司谈合作,别人谈不下来的项目,她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总能啃下来。 没几年,她的公司就从一个小树苗摊,做成了覆盖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大企业,甚至还上市了!那时候的何巧女,走到哪儿都被人围着叫 “何总”,媒体夸她是 “中国女企业家的标杆”,谁能想到,多年后她会栽在 “钱” 上? 转折点出在她想 “赚更多” 的时候。随着绿化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何巧女不满足于只做树苗生意,开始疯狂扩张:又是搞生态公园,又是投资文旅项目,甚至还想把业务做到国外。 可扩张需要钱啊,她没想着慢慢来,反而选择了最冒险的方式 —借钱。银行贷、信托融、发行债券,只要能拿到钱,她几乎什么都敢试。 那几年,她的公司看起来越来越 “大”,项目一个接一个官宣,可没人知道,背后的债务已经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直到行业风向变了 — 房地产市场降温,绿化项目需求减少,之前签的单子回款变慢,公司的现金流一下就断了。这时候大家才发现,何巧女的公司早就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200 亿的窟窿,怎么填都填不上。 面对债主的催款,何巧女的操作彻底让人看不懂了。她不躲不藏,反而公开说 “不还钱”,接着干脆收拾行李去了美国。 更魔幻的是,她到了美国没几天,就宣布给当地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捐 96 亿,还拍了纪录片,镜头里的她对着濒危动物温柔微笑,说 “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国内的债主们看到这新闻,气得差点跳脚:“我们的钱是辛苦钱,她倒好,拿去给外国动物花钱!” 网友们也炸了锅,有人说她是 “转移资产”,有人说她是想靠 “海外慈善” 洗白自己,还有人猜她是不是想在美国定居,彻底躲掉国内的债务。 其实仔细想想,何巧女的疯狂操作,早有苗头。 她在公司扩张最猛的时候,就很少管内部管理,只盯着 “规模”,好像公司越大,她越有面子。而且她总觉得 “债多不愁”,觉得只要再拿到一个大项目,就能翻身,可她没算到,行业的冷风来得这么快。 至于去美国捐钱,有人分析,她可能是想靠 “公益” 在海外博个好名声,甚至想借此获得美国的一些资源,毕竟在国外,环保慈善常常能获得不少关注。 可不管她打得什么算盘,“欠国内的钱不还,却给国外捐钱” 这事儿,始终说不过去。 那些债主里,有小供应商,有普通投资者,还有银行的储户,她一句 “不还”,毁了多少人的生活?而她在国外捐钱时的 “大方”,对比国内债主的无奈,更显得讽刺。 如今的何巧女,很少再出现在国内公众视野里,美国的慈善项目还在继续,国内的 200 亿债务却成了 “烂账”。 她的故事,早就不是简单的 “创业失败”,而是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做生意可以有野心,但不能没底线;赚钱可以靠风口,但不能靠 “骗”;就算想做慈善,也得先把自己该还的债还了 毕竟,国内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不是用来让她 “讨好” 国外的筹码。 这事儿到现在还没个定论,可每当有人提起 “欠债不还还海外捐钱”,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何巧女。不知道她在国外看着那些受保护的动物时,会不会想起国内那些还在等着要回自己血汗钱的债主?

0 阅读:32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3

用户10xxx43

3
2025-09-01 14:07

96亿是怎么出去的?国家不是外汇管控很严吗?

用户17xxx35

用户17xxx35

2
2025-09-01 15:20

先把欠的工资,费用,居间费给人家算清楚吧!就是个骗子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