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黄土里的“时间胶囊”,我在老家窑洞前找回了童年 车窗外的风景渐渐从城市的钢筋水泥,切换成了乡野的翠意盎然。颠簸着,一条被草木簇拥的土路在眼前铺开,尽头那抹黄褐色的土崖,以及崖壁上若隐若现的洞口,像一块磁石,瞬间吸住了我的目光——那是老家的窑洞,是我童年里最鲜活的“时间胶囊”。 记忆里,窑洞总带着股湿润的土腥气,混合着柴草燃烧的烟火味,那是独属于家的气息。小时候,我最爱在窑洞前的空地上撒欢。春天,崖壁下的野菜冒出嫩芽,我跟着奶奶,挎着小竹篮,蹲在地上,像寻宝似的,把荠菜、苜蓿芽一点点收进篮子,指尖沾满了泥土的凉与软。奶奶会把这些野菜变成香喷喷的菜饼,咬一口,满嘴都是春天的清爽。 夏天,窑洞成了天然的避暑胜地。外面日头毒辣,窑洞里却总是透着股沁人的凉。我常常搬个小凳子,挨着窑洞门口,听爷爷讲老故事。爷爷的故事里,有愚公移山的执着,有牛郎织女的浪漫,还有村里祖辈们闯关东的艰辛。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蝉鸣在远处的树梢声嘶力竭,可窑洞里,只有爷爷低沉的嗓音和我偶尔发出的惊叹,时光都慢了下来。 秋天是窑洞最热闹的时候。秋收的粮食、晒干的红枣、一串串红通通的辣椒,被陆续搬进窑洞。我会好奇地钻进堆满粮食的角落,在谷堆里打滚,弄得满身都是谷壳,惹来大人们一阵笑骂。窑洞的土墙上,还会挂上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像给窑洞戴上了华丽的项链,每一粒玉米都闪耀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窑洞又成了温暖的港湾。厚厚的棉门帘一挂,把外面的寒风都挡在了外面。窑洞里,土炕烧得热乎乎的,我和弟弟裹着被子,在炕上嬉闹。妈妈会在炕头支起小桌子,端上刚出锅的羊肉泡馍,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窑洞。看着窗外飘起的雪花,吃着热乎的美食,听着家人的欢声笑语,心里暖烘烘的,觉得再冷的天也不可怕了。 车慢慢靠近,窑洞前的草木似乎更茂盛了些,崖壁上的土也有些剥落,但那洞口,依旧像张开的怀抱,等着游子归来。我知道,只要它在,我的童年就不曾远去,那些关于家、关于爱、关于岁月的故事,就永远封存在这黄土筑成的“时间胶囊”里,等着我一次次回来,细细品读。
藏在黄土里的“时间胶囊”,我在老家窑洞前找回了童年 车窗外的风景渐渐从城市的钢筋
史海沉钩
2025-09-01 14:26: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