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奇同志的追悼会打破了两个“第一次”,1969年,这一年的11月12号,他在河南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9-01 23:31:55

少奇同志的追悼会打破了两个“第一次”,1969年,这一年的11月12号,他在河南开封病逝。 他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就一直安置在开封。这场追悼会也打破了建国后的两个“第一次”,分别是:第一次在万人大礼堂举办追悼会;第一次规模超过了万人。 那天北京的风不大,但不知怎么,广场上的旗子一直低低垂着。 天安门广场下半旗,新华门也下,整座城像在屏气,连街口那个平时卖炒栗子的老头儿也没出摊。他说:今天不是图吉利的日子。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的追悼会,在万人大礼堂。 建国之后的第一次。也是第一次,来的人这么多。挤满了穿灰穿蓝穿军装的脸,有的激动得握紧拳头,有的站着站着就哭了,哭得跟失去亲人似的。 你要说他们全真认识刘少奇吗?大概也未必。 但他们记得,这个人十几年前突然就没了名字,然后,一直没人提起他,仿佛从来不曾存在过似的。 但他是存在过的。真真切切。 他在1969年冬天死在河南,开封。 那年风刮得厉害,火葬场的炉子响了一夜,谁也没多说一句话。 他的骨灰就被放在火葬场里,一个简陋的小盒子,没有名字,没有碑。王光美孩子们也四散了,谁也不知道他葬在哪。 就这么一放,就是十一年。 1980年春天,中央发话了,说要为他平反。 话一出,河南那边的老百姓先炸了锅。有人悄悄跑去火葬场,把骨灰盒擦干净,有人在门口挂了白花,还有人悄悄塞了点供奉的钱,说:“少奇同志,您可算熬过来了。” 5月,中央派专机去郑州迎骨灰。 王光美带着几个孩子,从北京飞过去接他,她下飞机时穿着一件深色旗袍,眼圈早就红了。 有人拍到她走进火葬场的那一刻,整个人僵在那里。面前一排排骨灰架,她一下认不出来哪个是他。 工作人员颤着声指着那个小木盒:“这个,就是。” 她走上去,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把脸贴了上去,像在听他的呼吸。那一刻,旁边站着的儿女们都没出声,就静静地看着母亲抱着那盒子,轻轻地,发了抖。 一行人从火葬场出来,去了刘少奇在开封住的那个房间。 房子不大,白墙已经泛黄了,枕头还在,两只摆在床头。 一进门,她就扑过去,把那枕头紧紧抱住,像是找回了当年同床共枕的日子。 几个女儿扑到床上,一边哭一边喊“爸爸”,像是那枕头能听见。整个房间像突然炸了开似的,哭声一波接一波,窗外站着的河南老乡听见了,也红了眼。 群众是知道的。 他们早就听说骨灰要接回北京,早就守在宾馆门口。 那天王光美上车时,人群自发鼓起掌来。她愣了愣,回头看了一眼,眼里像是翻了潮,又转身鞠了个躬,说:“谢谢河南人民。”声音不大,但清楚得很。 第二天,骨灰送到郑州人民会堂举行仪式。 门口站着两排送行的群众,不用谁安排,自觉穿白衣戴黑纱。 灵车是黑色的,车头挂着刘少奇的遗像,七辆摩托车开道,慢慢驶出会场。 两边的人跟着走,一直送到机场。那些人啊,有的举着小国旗,有的拿着手帕不停擦眼泪。飞机起飞时,王光美站在舷梯上向大家鞠躬道别,郑州的天一下就阴下来了。 北京西苑机场早早就站满了人。 彭真来了,乌兰夫来了,好些老干部都到了,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让人搀着胳膊。 飞机一落地,谁也没抢话,都站在那里等着骨灰出来。 王光美走下舷梯,一步三停地把骨灰盒交给了工作人员,旁边的刘源,红着眼睛,死死握着拳。 再然后,就是那场追悼会。 万人大礼堂里,坐满了人。场中央挂着刘少奇的遗像,两边青松翠柏,骨灰盒摆在党旗下,前面一溜花圈,有的是家属送的,有的是各机关送的,一百五十多个,排得满满的。 邓小平念悼词,他声音不大,但全场都能听清。 他说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说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一瞬间,坐在最前排的几个老干部低下了头,悄悄抹眼镜。 全场肃立三分钟,那哀乐响起来的时候,有年轻人当场哭出了声,哭得没遮没掩。 那天北京的剧院全停了,电影院关了门,孩子们不上课,部队操场里连号角都不吹。 可骨灰没留下。 5月19日,王光美带着孩子,去了青岛。 她说,要送他去大海。 那是他生前的遗愿,他说,不立碑,不进陵园,像恩格斯一样,把骨灰撒到海里。他说:“大海连着五大洋,我要看着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那天,军舰等在码头。 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驱逐舰,四艘护卫舰随行。 王光美穿着一身黑,捧着骨灰盒登上舰船。仪式没有话语,只有礼炮,舰身缓缓驶出港口,水兵整齐列队,举手敬礼。 到了海域深处,风一下大了。 甲板上人站得笔直。 王光美打开骨灰盒,用手抓起第一把,撒向大海。 骨灰被风吹得四散,像一朵朵轻薄的白云。她站在那里,没再动,只是望着。刘源走上前,又撒了一把。再后面是刘亭亭、刘潇潇,妹妹抖着手,捧着骨灰,咬着嘴唇,把它撒了出去。 花瓣随骨灰飘下去,海浪一波一波地推远。有人把手搭在王光美的肩上,有人轻声哭了出来。 船缓缓调头,甲板上的人没动,站着,看着那一片水面。没有坟,没有碑,也没有名字。 只有风,海,和白色的浪花。

0 阅读:853

评论列表

山川

山川

3
2025-09-02 00:29

刘主席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