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最统”论述出现!参选人张亚中(图1)称,若他成为中国国民党主席,将坚持“一中”:“台湾(Taiwan)是地名,中国(China)是我们的国家”,这是面对大陆、面对其他政党与台湾民众的基本态度。这个主张,与洪秀柱2015年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所宣布的“一中同表”有异曲同工之处,被认为是“九二共识”的升级版,为迈向“终极统一”作铺垫。 国民党在2020年大选失利后,党内开始反思两岸政策方向。 过去几年,该党多次遭遇选举挫败,从2016年失去执政权,到2020年总统选举再度败北,党员们普遍认为两岸论述模糊是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2021年党主席选举成为转折点。 四位候选人包括现任主席江启臣、前主席朱立伦、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以及前彰化县长卓伯源。 他们各自提出不同两岸主张,试图重塑党形象。国民党传统上坚持“九二共识”,但近年来岛内民意变化,该共识面临质疑。 一些党员担心,如果不调整政策,党将进一步边缘化。 选举前,党内辩论激烈,焦点集中在如何平衡统独立场,以吸引更多选民支持。张亚中作为统派代表,其言论迅速成为话题,引发媒体广泛报道。 回顾国民党两岸政策演变,“九二共识”一直是核心基础。 该共识源于1992年两岸会谈,强调双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各自表述内涵。国民党在马英九执政时期以此推动两岸交流,签署多项协议。 然而,进入蔡英文时代后,大陆方面强调“九二共识”为政治基础,国民党内部则出现分歧。有些人主张维持现状,避免激进统派言论,以免流失年轻选民。 张亚中参选时,明确表示要强化统派立场,他强调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种表述直接挑战岛内主流叙事。相比之下,江启臣倾向更务实路线,朱立伦则寻求中道路径。 选举过程中,各候选人通过政见发表会阐述观点,张亚中的统派主张被视为党内少数声音,却获得部分基层支持。 张亚中在选举中提出“两岸和平备忘录”,主张双方签署协议,推动终极统一。 他的言论与洪秀柱2015年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一中同表”相似。 洪秀柱当时强调两岸同属整个中国,主权重叠、治权分立,旨在提升“九二共识”。 这一观点在党内引发争议,导致国民党后来更换候选人,转而由朱立伦出战。 张亚中作为洪秀柱昔日幕僚,继承类似理念,认为国民党应坚定承认中国人身份,避免随民进党话语漂流。他批评党内高层在选举时回避“一个中国”表述,视之为选举毒药。 这种立场在2021选举中脱颖而出,被媒体称为“最统”论述,迫使其他候选人回应两岸议题。 其他候选人两岸主张各有侧重。朱立伦强调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坚持“不统不独不武”,反台独但不主动推动统一,与马英九时期相似。 江启臣则建议暂时搁置“九二共识”,寻求新表述,以适应岛内民意变化。卓伯源相对低调,焦点在党内改革而非两岸。 张亚中的激进统派观点虽获黄复兴党部等深蓝支持,但也引发党内担忧,担心影响中间选民。 选举辩论中,这些差异凸显国民党内部分裂,统派与本土派拉锯。最终,这种讨论推动党重新审视两岸政策,避免完全随民进党节奏。 选举结果显示,朱立伦以45.78%得票率当选,获得85164票。张亚中获32.59%,江启臣18.87%,卓伯源2.76%。投票率约50%,反映党员参与度一般。当选后,朱立伦强调党内团结,推动两岸对话。 此后,国民党在2022年地方选举中反弹,赢得多个县市执政权,但两岸政策仍保守,未采纳张亚中激进主张。张亚中继续党内活动,推动统派理念,但党主流倾向务实。 国民党后续发展中,两岸政策微调。朱立伦领导下,党强调“亲美和陆”,寻求平衡。 但岛内民意调查显示,多数民众支持维持现状,统派主张支持率不高。 张亚中虽未当选,其论述影响党内讨论,促使高层在2024年大选前强化“九二共识”。 然而,国民党再度失利,显示两岸议题仍为弱点。党内学者评论,这种保守策略虽避险,却难逆转边缘化趋势。未来,国民党需面对年轻世代本土意识,调整政策以求重返执政。 国民党两岸政策面临挑战之际,张亚中统派论述虽未主导,却点燃党内辩论火花。未来两岸关系走向如何,国民党能否从中找到新路径?欢迎读者分享看法,留言讨论你的观点。
国民党主席选举“最统”论述出现!参选人张亚中(图1)称,若他成为中国国民党主席,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9-02 11:35: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