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查了一下全红婵的大学安排,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我们都想简单了。 原以为奥运冠军上大学,不过是拿个文凭,偶尔去教室露个脸。实际上,这背后是一整套为顶尖运动员量身定制的保障体系,考虑得远比我们想象的周全。 她进入的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是苏炳添。还有谁比这位亚洲飞人更懂运动员的处境?他自己就是学者型运动员的典范。 学校为她开的,根本不是普通班级,而是专门的“二沙精英班”。这个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弹性学制,学习年限可以延长到八年。这意味着,全红婵完全不必在训练比赛和课堂学习之间做痛苦的取舍。国家队需要她的时候,她可以心无旁骛地为国争光;有空窗期了,再静下心来修学分。 课程设置也极为科学。除了必要的文化基础课,还包括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康复训练等高度相关的专业知识,全部可以线上完成。这不仅是让她“有学上”,更是要让她用理论武装自己,延长运动生涯,理解自己的身体和竞技状态。 更关键的一点,是全额国家奖学金。这彻底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让她能以一个纯粹的学生身份,去吸收知识,而不是被学费和生计所困扰。 从湛江的小渔村,到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再到如今坐在大学校园里。这条路,国家已经为她铺得明明白白。这不仅是对全红婵一个人的厚待,更是“体教融合”模式的一次成功展示。它向所有从事体育的孩子和家长传递一个信号:竞技成绩不是终点,知识和学历,是为冠军们铺好的一条退役后的宽阔跑道。
高中和大学的区别有多大
【7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