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次没有“独家拒签”,上合峰会一致通过联合宣言,美日全都鸦雀无声了。综合央视

红雯看国际 2025-09-02 17:14:45

印度这次没有“独家拒签”,上合峰会一致通过联合宣言,美日全都鸦雀无声了。综合央视、外媒报道,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刚一致通过了天津宣言。这被认为是此次峰会“最重大的成果”之一。   对比不到三个月前印度在上合防长会议上的“独家拒签”,这次天津峰会,印度不仅签了,还签得干脆利落。   外界原本都在猜它会不会再次“掉链子”,结果连句含糊话都没放,直接跟着其他成员国一起签下了《天津宣言》。   这不是简单的“签了个字”,而是印度在这场多边博弈中,罕见地做出了一次明确的立场转向,把美日看得一愣一愣。   要知道,印度可是当着全世界的面,拒绝支持6月那份几乎一模一样的声明的国家之一。   结果这次,连那段也签了。这转变,不能说不猛。   当然,印度并没有彻底松口,比如对“一带一路”的内容依旧保持距离。   它从2018年加入上合组织以来就在这个问题上坚持冷处理,这次也没例外。   但这反而让它对伊朗问题的转变显得格外突出。   印度向来精于平衡外交,这次却在最敏感的节点,做出了最不平衡的一次表态,显然不是一时冲动。   背后原因其实也不复杂。美国最近对印度下手可不轻,纺织品关税一口气加到50%,简直不给喘气的机会。   印度国内相关行业跳脚不说,卢比兑美元的汇率也一路走低。   此时此刻,还要死撑着不跟上合组织合作,无异于自断后路。   印度人向来精明,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合。   而宣言里那段关于单边主义和封锁对抗的批评,几乎用红笔划着写了“美国”两个字。   偏偏印度也在桌前坐着,还认真点了头。   这一幕让白宫极其不适,但偏偏又找不到反驳的切口。   结果就是一句话没回,连发言人都缄口不言。不是没话说,而是说什么都错。   不光是美国,日本这次也被“捎带手”狠狠点了一下名。   宣言里提到要“铭记二战历史”,这在过去也许只是客气话。   但今年不同,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正是日方试图“模糊历史记忆”的敏感期。   就在天津峰会召开前两周,莫迪刚刚结束对日本的访问,双方还高调宣布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合作。   结果一转身,印度就签了这样一份文件。日媒那边都快炸了,直呼“外交打脸”。   更让日本难堪的是,他们连个正式回应都没给出来。面对媒体追问,还是那句老话:“正在了解情况”。   这话都说了二十年了,现在听起来更像是无言的尴尬。   毕竟印度不是别人,刚刚在东京握过手的“准盟友”,如今却在天津会场对着日本的历史问题按下了盖章确认。   这一来一回之间,谁都看得出风向变了。   而风向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更深的逻辑在起作用。   上合组织这次天津峰会,被认为是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成果最密集的一次。   24份成果文件,涵盖从安全到经济再到组织架构,甚至连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都已经敲定。   更重要的是,在这份《天津宣言》里,“上海精神”不再只是口号,而是被具体化、制度化、战略化的一整套路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设立决定。   这不仅是经济合作的工具,更是金融独立的象征。   在美元高利率周期压得全球经济喘不过气的当下,一个不依赖西方资本市场的新型融资平台,对于“全球南方”国家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印度当然看得清楚,继续站在门口观望,迟早是要错过车票的。   而在安全层面,两项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上合组织从机制到实体的跃升。   这对印度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加入还是被边缘化,已经不再是可以含糊其辞的问题。   天津峰会后,印度的选择已经摆在了台面上。   所以说,印度这次不再“独家拒签”,是一次深思熟虑后的主动调整。   它不是放弃了与美日的合作,而是决定不再在多边平台上孤注一掷。   当美日越来越习惯以“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行事时,印度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在一个更平等、更务实、更具发展前景的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而美日的沉默,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承认”。   他们知道,印度的这一步,对他们来说不是好消息。   但他们也知道,强行阻止只会让局势更失控。   在当前全球治理结构日益多极化的背景下,任何试图用旧规则锁死新格局的做法,都注定会被现实打脸。   《天津宣言》的通过,不仅是一份文件的诞生,更是一场格局的浮现。   它告诉世界,单边主义的高墙正在失去支撑,而多边合作的桥梁正在加速成型。   印度的选择、美日的沉默,以及上合组织的坚定前行,共同勾勒出一幅正在重绘的国际秩序图景。   这一次,谁站在历史的正面,谁在避光处沉默,大家心知肚明。

0 阅读:121

猜你喜欢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