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成立德云社后,到底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或许也就只有他自己清清楚楚,而他每一次的云淡风轻,都将难题轻松巧妙化解,甚至还坚信那句:风浪越大,鱼越贵? 1995年,德云社成立,那个时候德云社也就空挂着一个牌子,一没场子,二没人脉,三没钱财,想要将一个藉藉无名的场地发展的人尽皆知,那就是攀登蜀道,难于登天。 当时,郭德纲作为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与徐德亮那可是好的穿一条裤子,虽然不是亲兄弟,可也算是义结金兰的“兄弟”,你喊我大哥,我喊你二弟。 说起徐德亮与郭德纲的相识,用一见如故这个词汇更加恰当、合适,二人在北京的小茶馆偶然相遇,那一年,郭德纲23岁,徐德亮还是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的学生。 巧合的是,二人都对说相声有着同样的追求,时常扎堆聚在一起,谈论要开一家说相声的馆子,不久后,郭德纲创了个北京相声大会,虽然客人寥寥无几,可他始终没有放弃。 以往学习相声的苦都吃了,也不差那一星半点了,就算是一位顾客在台下,郭德纲也坚持将相声说完,那个时候,真是验证了那句话: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徐德亮有才华,有能力,从北大毕业之后,马不停蹄履行当初的承诺,一头扎进了相声的场子里,再也不肯出来。 当时的德云社生意十分惨淡,徐德亮的加入,无疑是一股新鲜血液,为德云社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因此成为了德云社“德”字辈的一员猛将。 2005年,德云社开始发展壮大,郭德纲也想着将新型相声发扬光大,开始大肆招揽徒弟,想着从量变实现质变,这一举动引得德云社几位“元老”十分不满。 李菁也曾是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2005年的时候,李菁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都能够在北京买车买房,待遇很好,可因为郭德纲“乱收”徒弟,相声理念发生了偏差,时常与郭德纲发生争执。 另一边的徐德亮呢,与郭德纲离心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相声理念不同,单纯是觉得自己挣的钱太少了,根本不够温饱,因此多次明目张胆提出涨工资。 在徐德亮看来,自己对德云社做出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的,为啥不能涨工资? 2008年的一场商演,直接加速了徐德亮与郭德纲感情破裂,当时德云社的名气已经如日中天,提起郭德纲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伙都喜欢郭德纲说的相声,场场爆满是常态。 名气越大,获得的报酬当然越高,那场商演,足足赚到了40万,可当分钱的时候,让徐德亮目瞪口呆。 大家伙都是说相声的,自己名气也不小,凭啥郭德纲“捞”40万,自己却只得到了150块钱,这差距太大了,徐德亮十分不满,表示都不够塞牙缝,喝杯茶。 徐德亮拉着自己的好伙计王文林,直接闹了一出,表示与郭德纲彻底决裂,甚至公开吐槽,嘲讽郭德纲没有“人情味儿”,还指责郭德纲此举过于抠门,对待自己像对待叫花子一样。 这件事情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郭德纲更是被逼的站在了风口浪尖,各种流言蜚语纷至沓来,朝着郭德纲砸过去。 徐德亮以为凭借着那波舆论可以让郭德纲妥协,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郭德纲面对此种情况丝毫不慌,甚至相当淡定,在面对众多记者围追堵截时,郭德纲一句话直接让徐德亮无话可说。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公平公正。” 短短12个字,直接就堵住了徐德亮的嘴巴,让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心里也是凉的透透的。 想当初,徐德亮也是高学历人才,毕业后放弃了万元的月薪,一股脑扎到了郭德纲创建的德云社,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这样。 有人说是徐德亮自视甚高,也有人认为郭德纲此举确实少了些“人情味儿”,有些太过“抠门”。 可没过多久,二人又握手言和了,原因就在于2009年,张文顺老爷子去世,徐德亮出于心中的尊重与敬佩,亲自到场送了老爷子最后一程,郭德纲也在。 二人相见,没有苦大仇深,反而是双手交握,一切尽在不言中,以往的恩恩怨怨似乎也随着张文顺老爷子的去世一笔勾销了。
郭德纲成立德云社后,到底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或许也就只有他自己清清楚楚,而他每一
岁月解密屋
2025-09-02 21:09:48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