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正在引领】[省流:中国已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多领域创新者,包括军事科技。

理性闲谈天下事 2025-09-04 16:19:15

【中国军队正在引领】

[省流:中国已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多领域创新者,包括军事科技。2025年阅兵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先进装备(如新型导弹、无人机和无人潜艇),这反映了其军工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军事现代化的成果。地区军事平衡正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这对台湾等问题具有直接影响,并可能挑战美国传统主导地位。美国需重新评估其亚太战略,但大规模军事扩张应对中国崛起面临现实困难。]

(外交政策)如今,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故事——它仅仅是西方技术的模仿者;它“窃取”知识产权;它的成功源于浪费的公共补贴——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说法仍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远不如以前那么真实。如今,中国是机器人、电动汽车、核反应堆、太阳能、无人机、高铁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者和科技领导者。

如果需要证实的话,9月3日北京的阅兵式就足以证明,我们必须将军事技术也列入其中。仅仅说中国军队——人民解放军(PLA)正在迎头赶上或“抄袭”外国军事装备设计已经远远不够。中国正在创新,并且处于领先地位。在此过程中,几十年来一直有利于美国及其伙伴的地区军事平衡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胜利日阅兵,不仅展示了中国当代军事实力,也让人们得以一窥其未来。中国过去一直不愿展示其最新的军事装备,但这次阅兵却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尽管是选择性的。

亮点之一是将在中国不断壮大的航空母舰舰队上服役的飞机的展示。中国目前拥有三艘航空母舰,但未来几年可能会增加至少一艘核动力超级航母,其规模和性能与美国海军新型杰拉尔德·福特级航母相当。此外,还展示了四种新型“忠诚僚机”无人机——这是一种隐形无人驾驶飞机,旨在与有人驾驶飞机并肩飞行并接受其任务。此外,还展出了至少四种此前从未公开过的反舰和对地攻击导弹系统,以及一艘新型无人潜艇和新型鱼雷。

此次阅兵只是中国军工综合体观察者们在忙碌的一年里获得的最新信息。2024年圣诞节刚过,社交媒体上就开始出现两架新型隐形战斗机试飞的模糊视频和照片。几周后,《海军新闻》报道称,中国正在建造一种独特的动力驳船,它配备可伸缩公路桥,可以让载车船只在未准备好的沿海地点卸货。随后,驳船的测试照片证实,它们非常适合在统一台湾时将重型装甲运往岸上。

随后,英国《金融时报》在1月底公布了商业卫星照片,显示中国正在北京郊外建造一个新的军事指挥中心,其规模至少是五角大楼的10倍。5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上空进行了一场空战,共有125架飞机参与;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了中国装备,但根据有限的证据,这些装备似乎表现得非常可靠。

中国已充分展现出希望打造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军工综合体。中国领导层也已公开宣布,其雄心勃勃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但至少在技术方面,长期以来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其雄心勃勃。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现代化,自那时起,解放军经历了可以说是二战以来所有军事力量中最快的技术转型。2024年12月以来的披露只会强化这一趋势,并应该引发一个问题:中国的雄心是否仍然被低估。

更大的问题是,中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到底想要什么?一种可能性是,中国正在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军事力量,以直接挑战美国。今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派出一支舰队环绕澳大利亚大陆航行,让遥远的澳大利亚亲眼目睹了中国的新军事实力。这传递出一个信息:中国军事力量如今拥有了新的影响力。

然而,如果从过去九个月的披露中可以得出一个广泛的结论,那就是中国并非唯一、甚至主要专注于在太平洋地区投射其军事力量,更不用说在世界各地了。我们看到的许多新装备并非专门为此目的而设计的。

当然,这些装备用途广泛。毫无疑问,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大幅提升了其远程军事力量运用能力。它正在打造一支强大的战略运输机队,使其能够快速将人员和装备运送到世界各地。最近,中国开始扩充其空中加油机队;长期以来,这样的机队一直是美国全球空中力量投射能力的关键要素。中国目前拥有数十艘专为在公海作战而设计的“蓝水”战舰(相对于“棕水”沿海舰艇),包括航空母舰和维持舰队在海上航行的补给舰。

但要考虑到,中国除了2017年在吉布提开设的首个海外基地外,至今尚未扩建;距离部署洲际轰炸机还有数年时间;而且它还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全球同盟网络。今年涌现的新型战斗机、登陆艇、无人机和导弹系统,也并不意味着其将重点放在全球力量投射上。它们主要将加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地位。

因此,重点应该放在中国的地区野心而不是其全球存在上。这对台湾来说尤其糟糕,因为那里的军事平衡显然正进一步向有利于北京的方向倾斜。最受尊敬的战略研究学术期刊《国际安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这一趋势,并向台北和华盛顿那些认为保卫台湾符合美国切身利益的人提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结论。在《拒绝进入?中美在亚洲的军事主导权之争》一文中,尼古拉斯·安德森和达里尔·普雷斯认为,如果北京攻打台湾,美国在亚洲军事力量的关键——其驻扎在日本和关岛的战斗机——将遭受灾难性的损失。

这篇论文建立了一个模型,用于计算中国大量(且仍在不断增加)的中短程导弹在战争开始后的前30天对美国空军基地造成的损害。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美国也将在第一个月内损失45%的兵力。值得强调的是,该论文仅研究了中国从陆地基地发射导弹的影响,并未考虑中国空军和海军额外打击的影响。

安德森和普雷斯就美国如何纠正这种日益加剧的失衡提出了各种建议,但似乎没有一个特别有希望。最终,他们认为,美国可能需要对战略进行更根本的反思。华盛顿应该考虑从军事主导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在该地区充当配角的思维模式。

作者总结道:“考虑到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一个遥远的大国在东亚占据主导地位的军事力量,或许并非长期均衡。” 这种说法过于轻描淡写,尤其是考虑到如果美国和中国的角色互换,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奇怪。如果中国是西半球的主导力量,在加拿大永久驻扎7万军队,并在古巴部署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那么这看起来确实与“长期均衡”相去甚远。

为了应对东亚日益恶化的军事平衡,美国可以大规模扩张其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但这一前景似乎渺茫。中国30多年来一直在推进军事现代化,但美国并未做出任何实质性回应。我们怎么能指望这种情况现在会改变呢?而且,即使华盛顿能够克服惰性,哪个亚洲国家会同意接纳所有这些军队?哪个亚洲国家会向美国保证,允许其领土被用于对华战争?

最后,如果这些障碍被克服,中国几乎肯定会以增加军费开支作为回应。正如本周北京的阅兵式提醒世界的那样,军备竞赛现在将发挥北京的优势,而不是华盛顿的优势。一种新的平衡确实正在形成;美国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必须随之调整。

0 阅读:3
理性闲谈天下事

理性闲谈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