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没去,却“躺冠”! 锅没背,牌照拿? 真·魔幻。奥运名单公布那天,全网替她捏汗:手腕旧伤、状态未知、队伍磨合生涩,去了就是头号靶子。结果她没去,女排止步小组赛,舆论瞬间调头——“有朱婷早夺冠”。一句话,把缺席变成护身符,把失败变成反证。 这逻辑像极了我小时候考砸,我妈说“要是早点睡就能满分”。听起来爽,其实偷懒。竞技体育最怕“如果论”,它把复杂系统简化成一个人开关。朱婷强,但排球是六人+教练+后勤+对手的立体博弈。把胜负压在她一只手腕上,既神化她,也矮化团队。 更深一层,是集体情绪的甩锅机制。输不起,就找最显眼的符号背锅或封神。朱婷没去,于是成了完美想象:她上场,一锤定音;她缺席,锅自动消失。这种叙事让真正的技术短板、青训断层、战术老化,全被一句“可惜没朱婷”轻轻盖过。 别忘了,朱婷自己也刚从手术台爬回来。强行出征,万一伤情复发,今天刷屏的“要是”就会变成“早该休息”。运动员不是许愿机,球迷却总想用他们来圆自己的梦。 所以,真正的遗憾不是朱婷没去,而是我们还在用“一个人救全队”的童话掩盖系统漏洞。下次大赛,如果名单里依旧只有朱婷一个答案,那输的就不只是几场球。 别再问“有她能不能夺冠”,先问“没她我们还能怎么赢”。
9月4日下午,世界顶级女排球员朱婷以一抹尴尬、无语、无奈、甚至些许苦涩的笑容,回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