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年,包拯去世,出殡当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他临终时悄悄告诉女婿文效:“我走后,你要准备21口棺材,并从7个城门一起抬出去,”这个谜团困扰了大家900多年,直到包公墓被发掘,真相才最终揭开。 在北宋那个年代,一位铁面无私的官员突然离世,出殡时竟抬出多口棺材从不同城门出发,这事听起来像谜案。谁能想到,九百年后挖开墓地才知其中深意? 包拯是我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普通家庭,999年生人,从小就爱读书,靠科举一步步当上官。早年他在地方干活,管些小事,后来调到京城,当监察御史,专门盯着那些不老实的官员。宋仁宗时候,他升到开封府尹,那时候开封是首都,他审案子有名,百姓都叫他包青天。包拯一生没贪过一分钱,家产就那么点,专治那些贪污的家伙,得罪了不少人。1062年,他生病在开封去世,朝廷追赠他礼部尚书,灵柩运回合肥安葬。那时候交通不方便,运回去得花时间,沿途老百姓听说后都难过,因为他帮大家出过不少气。 关于包拯出殡的事,民间有个说法,说他临死前叫女婿文效准备21口棺材,从开封七个城门抬出去。为什么这么干?据说是怕那些被他整过的贪官找麻烦,毁了墓地。包拯老婆叫董氏,儿子包绶,他们家人在办丧事时,按这个办,棺材分成组,从不同门出城,迷惑别人视线。老百姓看到这阵势,都纳闷,到底哪个是真棺?这个事传了开来,成了谜,大家猜来猜去。 其实这个21口棺材是野史传说,正史上没这么写,但反映了包拯得罪人多的事实。古时候,官员树敌常见,墓地被挖的事也发生过。包拯家在合肥东郊大兴集,那里是家族墓地。运灵柩回去后,就埋在那片地,位置保密,避免麻烦。时间长了,谜就更大了。 九百年过去,到1973年,合肥肥东县大兴集因为建厂,需要迁坟。工人挖地时,挖出古墓群,就是包氏家族墓。考古队来检查,发现一共21座墓,大多是空的或假的,只有包拯和董氏的合葬墓是真。真墓用金丝楠木棺材,贵重材料,里面有墓志铭,刻了三千多字,记包拯一生事迹。墓志上说他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追赠礼部尚书。骨头鉴定是自然死亡,身高约一米六五,头骨有汞痕迹,可能是防腐用。其他墓有破坏痕迹,像被人挖过,证明当初防范有道理。 专家还挖出五十多件东西,有瓷碗、银器、铜镜啥的,现在合肥博物馆放着。包拯墓没被毁,保存好,说明家族聪明。1973年后,墓地重修,成了景点,开封还有包公祠,香火旺,大家去缅怀。
1062年,包拯去世,出殡当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他临终时悄悄告诉女婿文效
虎虎聊娱乐
2025-09-05 14:33: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