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陆敢打仗,我就敢给前线送物资!”郭台铭,也就是富士康的创始人,表示如果两

盖说社会 2025-09-05 15:44:18

“只要大陆敢打仗,我就敢给前线送物资!”郭台铭,也就是富士康的创始人,表示如果两岸真的打起来,他会第一时间支援台军前线!   但很多人可能忘了,现在敢说“支援前线”的郭台铭,搁35年前就是个,揣着几十号人、靠着大陆政策,才站稳脚跟的小老板。   他的发家史,说白了就是跟着大陆改革开放的节奏,一步步从破厂房里闯出来的。   1989年前后,深圳、东莞这些地方,到处都是刚圈起来的工业园,地方政府更是把“招商引资”当头等大事,只要能拉来外资,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甚至帮忙建厂房都敢答应。   就是这时候,郭台铭带着他在台湾办的小工厂“鸿海精密”,揣着没多少的启动资金,跑到了深圳宝安。   那时候的鸿海,说是“工厂”其实更像个小作坊,几十号人挤在租来的旧厂房里,主要帮人代工简单的电话机零件。   郭台铭自己后来也提过,早年在台湾生意并不好做,订单少、成本高,是看到大陆“能给外资让利”的政策,才咬牙过来的。   当时深圳给了他啥好处?先是免了前三年的企业所得税,后又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划了块地,甚至帮他协调了当地的供电供水。   要知道那时候珠三角经常停电,不少小厂得靠发电机过日子,郭台铭这波“政策红利”可是实打实的。   但真正让他翻身的,是搭上了大陆制造业崛起的快车。90年代末,摩托罗拉、诺基亚这些手机巨头要在大陆找代工厂,郭台铭靠着“报价低、交货快”抢单,把工厂从宝安迁到了龙华,厂区一扩再扩,从几千人做到了后来的几十万人大厂。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需要大量廉价且熟练的劳动力组装,郭台铭又抓住了机会。   当时大陆有啥?光是龙华厂区周边,就有源源不断的农民工,愿意拿着每月几千块工资,在流水线连轴转。   还有完整的配套供应链,从屏幕、电池到螺丝,周边几十公里内就能凑齐所有零件,这效率在全球都找不出第二家。   那几年富士康有多依赖大陆?巅峰时期,它在大陆有近40家工厂,员工超过100万,大陆市场贡献了,它全球营收的60%以上。   郭台铭自己也说过“大陆是富士康的根”,可这话没说几年,他就开始“忘本”了。   2016年前后,他突然喊着“美国制造”,跑去威斯康星州砸钱建工厂,说要造显示屏、雇美国人,结果呢?   美国工人嫌工资低不愿来,配套零件得从大陆运过去,成本比大陆高了三成还多,最后工厂成了“烂尾工程”,只留下几栋空楼, 几十亿美元打了水漂。   这边在国外栽了跟头,那边又在台湾玩起了政治投机。   2020年、2024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郭台铭一会儿宣布参选,一会儿又退选,口号喊得比谁都响,一会儿说要“改善两岸关系”,一会儿又跟着民进党喊“保护台湾产业”,把政治当成了自家工厂的“代工生意”。   可他忘了,他口中的“台湾产业”,多少是靠大陆饭喂大的?就说富士康在台湾的工厂,原材料从大陆运过去,组装好的产品又卖回大陆,要是没了大陆的供应链和市场,那些工厂早该停产了。   23年那会儿,突然蹦出“开战给前线送物资”的话,着实惊掉了不少人的下巴。可一边透着台独倾向,另一边却是根本离不开中国大陆。   2022年他在越南、印度建厂,说要“降低对大陆依赖”,结果呢?越南工厂缺熟练工人,印度工厂连基本的供电都不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合格率比大陆低了15个百分点,最后还是得靠大陆工厂救火。   再说说他早年在大陆的“发家史”里,那些没明说的细节。当年为了拿到苹果的代工订单,他在深圳龙华建了“万人宿舍”,工人24小时轮班,就是为了保证苹果的交货期。   地方政府为了支持他,专门修了一条路直通厂区,还协调了公交公司加开线路。可他呢?后来大陆开始提“劳动者权益保护”,要求工厂涨工资、减加班,他就抱怨“大陆成本太高”,转头就想跑。   合着他只记得自己赚了多少钱,忘了大陆给了他多少“第一次”。   还有人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富士康订单下滑,是大陆政府帮他牵线,对接了华为、小米这些本土品牌,才让他熬过难关。   2020年疫情期间,是大陆各地帮他协调复工复产,保障物流畅通,他的工厂才能比全球其他代工厂早一个月开工,抢下了更多订单。   现在的郭台铭,说白了就是把“商人投机”玩到了极致。早年靠大陆政策发家,中年靠大陆市场赚钱,晚年想靠政治言论博名声。   可他忘了,两岸民众眼睛是亮的,两岸和平不是用来炒作的话题,更不是商人投机的工具。   郭台铭要是真有良心,就该记住自己是靠什么起家的,记住大陆给了他多少机会,而不是站在那里信口雌黄。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