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什么不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 第一层:送过去,麻烦更大 曹丕刚篡汉,屁股还没坐热乎呢。虽然说曹操之前“挟天子”,但毕竟名义上还是汉臣。曹丕这一称帝,等于是把汉朝的旗子给扯下来了。这时候,天下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 要是他真把汉献帝送去益州,看似是给刘备添堵,实则是在给自己挖坑。看,刘备那边不是一直打着“汉室宗亲,匡扶汉室”的旗号吗?要是汉献帝真去了益州,那刘备可就名正言顺了!“看啊,曹丕篡汉,连天子都容不下,把天子赶到蜀地去了!我刘备才是真正的大汉忠臣,收留天子,誓与国贼不共戴天!” 这口号一喊,不得把那些还对汉室有感情的老臣、士人,以及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都给忽悠到刘备那边去吗? 到时候,曹丕自己反倒成了“抛弃天子”的恶人,名声彻底臭大街了。这不等于把自己的“正统性”拱手送给刘备吗?曹丕图什么?他刚坐上皇帝位子,最需要的就是“合法性”,让天下人接受他取代汉朝是“天命所归”。你把汉献帝往刘备那儿一送,这不是自打嘴巴吗? 就像咱们现在做生意,你刚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是建立口碑。你不能为了恶心竞争对手,结果把自己招牌砸了,那不是本末倒置吗? 第二层:汉献帝这颗棋子,不能轻易丢 汉献帝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实权,但他毕竟是皇帝。这个“皇帝”的身份,就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本。曹丕可以废掉他,但不能轻易让他被别人利用。 如果汉献帝真的去了益州,刘备会怎么用他?绝对不会像曹丕那样“善待”着。刘备会把他当成一面旗帜,一个号召。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号召天下兵马讨伐曹魏。虽然说汉献帝已经没了威信,但“奉天子以伐不臣”,这在当时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再说了,就算汉献帝到了刘备手里,他能安生吗?刘备对那些没用的人,可从来不心慈手软。你看刘璋,刘备是怎么对付他的?那可是他的宗亲啊!到时候汉献帝去了,估计也只是一个摆设,甚至可能被刘备的部下架空,活得比在曹丕手里还憋屈。 所以,曹丕把汉献帝留在身边,封个山阳公,看起来是仁慈,实际上是政治上的精准控制。我把你废了,但把你养起来,给你体面,堵住天下人的嘴。同时,你也别想去别人那里搞事情,因为你就在我眼皮子底下。 这就像咱们现在看那些豪门争斗,表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都在暗中较劲。谁手里握着关键的筹码,谁就能掌握主动权。汉献帝就是曹丕手里的一颗重要筹码,轻易丢不得。 第三层:刘备,他压根儿不想要这烫手山芋! 这第三个原因,很多人可能没想到,但细想一下,绝对是关键! 咱们都觉得刘备“匡扶汉室”,那肯定想要汉献帝啊。错了!大错特错! 刘备想要的是“匡扶汉室”这个名号,而不是“匡扶汉献帝”这个人! 为什么这么说?刘备自己在益州称帝了,建立蜀汉政权。他自己就是皇帝了,那如果汉献帝真的来了益州,他怎么安置? 让汉献帝继续当皇帝?那刘备自己往哪儿摆?难道他要学曹操,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可是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如果他再挟持汉献帝,那和曹操有什么区别?自己的“仁义”招牌不就砸了吗? 不让汉献帝当皇帝?那他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怎么解释?他自己称帝,又把汉献帝晾在一边,甚至打压排挤,这不就成了“欺君罔上”了吗?到时候,天下人会怎么看他? 所以,对刘备来说,汉献帝就是个超级烫手的山芋。他需要的是“汉室”这个抽象的概念,来为自己的合法性背书。他需要的是“我刘备是汉室宗亲,我要光复汉室”这个口号,来凝聚人心。但他不需要一个活生生的、有血脉的汉献帝来天天提醒大家,“正牌皇帝在这里呢!” 刘备自己已经建立政权了,有自己的班子,有自己的军队,甚至有自己的“年号”。他要的是自己当皇帝,而不是去辅佐一个已经失去实权的汉献帝。如果汉献帝真的来了,反而会引发蜀汉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合法性危机。 曹丕就算把汉献帝送过去,刘备也绝对是避之唯恐不及。他会想尽办法拒绝,或者找各种理由推脱。因为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咱们今天聊的这些,是不是比那些只知道打仗杀伐的故事有意思多了?历史这玩意儿,越琢磨越有味道,因为它折射的,终究是人心。
曹丕为什么不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 第一层:送过去,麻烦更大 曹丕刚篡汉
历史脑洞
2025-09-05 16:42:14
0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