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理治(1907—1978),原名铭勋,江苏通州余西人,清华大学肄业,1927年

博文忆览说 2025-09-07 08:05:20

朱理治(1907—1978),原名铭勋,江苏通州余西人,清华大学肄业,1927年入党 。土地革命:任清华支部书记、陕甘省委书记等,推动与东北军统战,助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抗战时期:任河南省委书记、中原局代理书记,组建豫鄂挺进纵队,开创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后赴延安,任边区银行行长等,稳定金融、支持生产 。解放战争:在东北历任后勤与金融要职,支援前线并奠定地方财经基础 。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参与国家计划与交通工作,曾任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78年4月9日于北京逝世,享年71岁 。 朱理治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许多小故事彰显着他的精神与品格。幼年时,朱理治见同学用昂贵狼毫笔写字很是羡慕,便央求父亲也买一支。父亲朱毓珍没有斥责,而是带他来到村口土地庙,指着自己用秃笔写就、字迹依旧遒劲的庙门对联,语重心长地说:“笔贵不在毫,在心。心中有墨,秃笔亦能成书;心中无志,金笔也是废铁。” 这番话让朱理治明白,做学问关键在于用心和坚持,这一理念影响了他的一生。 后来,朱理治在革命工作中也面临诸多艰难处境。1941年他担任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当时边区遭受经济封锁,财政亏空严重。朱理治执行灵活政策,既不拒绝为财政赤字货币融资,又努力控制物价上涨。在两难困境中,他精准掌握“发票子”的度,既保障了边区政府运转和经济发展,又避免通胀失控,为稳定边区金融秩序作出重大贡献 。 图:青年朱理治。

0 阅读:27
博文忆览说

博文忆览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