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来绕去绕了一大圈,欧洲还是屈服了。欧洲后面如果组建联合部队进驻乌克兰,而美国又不参与的话,那么这就相当于与北约无关。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关的费用都由欧洲国家承担,如果需要武器,美国可以卖给他们,但不会无偿的援助给乌克兰。 欧洲的军事自主梦想看似迈出了一大步,实则依然困在别人的棋局里。自己出钱出兵,却顶着“非北约”名义进入乌克兰战场,这笔买卖怎么看都像是为他人做嫁衣。美国一边喊着“暂停一切军事援助”,一边却等着收欧洲的武器订单,生意做得精明透顶。 回望历史,欧洲不是没做过“战略自主”的梦。丘吉尔早在1946年就呼吁欧洲联合,强调法德和解是关键,甚至构想了一个“欧洲合众国”。快八十年过去了,欧洲在防务上仍没能真正站起来,遇到危机还是得看华盛顿的脸色。所谓的“自主行动”,骨子里仍逃不出美国的战略框架。 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再明确不过:美军不参与,援助一颗子弹也不白给。欧洲被推到了前线,却连指挥棒都摸不着。英国嘴上说着要派兵、要援助乌克兰,但若没有美国首肯,这些行动有多大实际意义? 欧盟嚷着“没有欧洲参与的谈判无效”,但美国可能根本不在乎他们吼了什么。 这背后其实是欧洲的战略困境。他们既怕俄罗斯的扩张,又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欧洲部队踏进乌克兰,表面彰显团结,实则暴露了内部的分歧和无力。战争是要烧钱的,难道德国、法国、英国的国库里有掏不完的金币?更何况,普京的耐心和炮弹似乎永远用不完。 更讽刺的是,欧洲越积极,美国越省力。欧洲人流血,美国人数钱——卖武器、卖弹药、卖指挥系统,还能顺带削弱欧洲的竞争力。这场代理人战争,美国早已悄悄调整了自己的角色,从参与者变成了军火商和离岸操盘手。 乌克兰成了最大输家。他们被迫坐在谈判桌前,却可能连发言权都没有。欧洲嚷着要参与和平进程,但若美国不点头,一切不过是空谈。所谓“听美国的”、“听北约的”,最终变成一场大国博弈的循环死结,而乌克兰的土地和命运,却被默默抵押在了别人利益的赌桌上。 欧洲的觉醒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和象征性的派兵上。需要的是真正的战略独立,是从国防到能源、从外交到金融的系统性摆脱。但如果他们连联合行动的军费都要各自盘算,连是否派兵都分歧不断,所谓“主权欧洲”恐怕仍是一个遥远的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原本中国的计划是把欧洲扶持起来,让它成为世界的一极。中、美、俄、欧四大力量并存,
【8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