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6月云南,7岁哥哥和2岁妹妹遭蜂群蜇伤身亡,两人被蜇上千次,“哥哥被蜇300多下,妹妹被蜇700多下”养蜂人:道歉没用,我也是受害者。 云南牟定县殡仪馆的寄存处,陆先生的手指轻轻拂过两个小小的骨灰盒,眼眶又一次泛红。两个多月了,7岁的儿子李某闳和2岁的女儿李某雅,还没能入土为安。 他总想起事发前一天,在杭州务工的他和孩子视频,儿子兴奋地说“爸爸,我明天要跟外婆去地里玩”,女儿则咿呀学语喊着“爸爸抱”。 可如今,再想听孩子们喊一声“爸爸”,已成奢望。这场由10窝墨胸胡蜂引发的悲剧,不仅击碎了他的家庭,更暴露了危险蜂类养殖背后的监管空白。 6月28日那个炎热的中午,腊湾村的树林里,一场致命的攻击正在上演。外婆周女士在地里干活,两个孩子在周边玩耍,邻居突然听见撕心裂肺的哭声。 兄妹俩正被密密麻麻的马蜂围攻,蜂群像黑色的乌云,裹住两个小小的身影。 周女士疯了似的冲进树林,蜂群立刻转移目标,蜇得她浑身刺痛,可她顾不上自己,先抱起儿子往林外跑,再回头抱女儿时,怀里的小家伙已经哭不出声,小脸肿得变了形。 120赶到时,女儿在送医途中就没了呼吸;儿子转去州医院ICU抢救,也没能撑过第二天凌晨。尸表检查显示,儿子被蜇300多下,女儿更被蜇了700多下,那些毒针,成了夺走孩子生命的刽子手。 肇事的胡蜂,来自同村李姓村民的养殖。为了贴补家用,这位养蜂人在林中搭了10窝墨胸胡蜂,没有围栏隔离,没有警示标志,更没有养殖许可证。 事发后,他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拘留,后取保候审。面对陆先生的悲痛,他只给了4万元,还说“道歉没用”,甚至辩解“孩子监护人没尽到看护义务”。 他说自己家里欠着10多万外债,妻子无业,还有老人和孩子要养,愿意卖车卖牛羊分期赔偿,却始终没说一句“对不起”。 在他看来,自己也是“受害者”,这场事故毁了两个家庭,可他忘了,若不是他未经许可养殖危险蜂类,若能做好安全防护,这场悲剧本可避免。 更让陆先生心寒的是,事故发生后,他四处咨询胡蜂养殖的监管问题,却遭遇了“踢皮球”。农业农村局说胡蜂属野生动物,归林草局管; 林草局又说胡蜂圈养后属家养范畴,该农业农村局负责。红星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危险蜂类养殖的监管职责长期模糊,各地多处于“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状态。 其实,类似的胡蜂伤人事件并非个例,多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早已建议整治乱象、明确监管部门,部分地区也已禁养红娘胡蜂等危险品种,可在牟定县,监管的空白还是让悲剧发生了。 如今,陆先生仍想不通,为什么养蜂人能随意在村民常去的树林里养危险胡蜂?为什么没有部门提前排查隐患?为什么出事后,连“该谁管”都没人能说清? 律师建议,针对胡蜂养殖乱象,必须尽快出台针对性法规,明确牵头监管部门,划定养殖标准与安全距离,从源头杜绝风险——可对陆先生来说,这些改变来得太晚,他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村里的人路过那片树林时,都会下意识绕开。曾经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如今成了村民心中的阴影。 陆先生每次从杭州回牟定,都会去殡仪馆看看孩子,他总说“要等一个公道,才能让孩子安心下葬”。 这场悲剧,是两个家庭的痛,更是对监管体系的拷问:当危险蜂类养殖的风险游离在制度之外,还有多少家庭可能面临类似的灾难? 唯有填补监管漏洞,明确责任边界,才能不让更多孩子的笑声,消失在不该有的危险里。 信源:大风新闻 2025-9-507:56 7岁哥哥和2岁妹妹遭蜂群蜇数百次身亡,养蜂人涉过失致人死亡罪被立案,孩子父亲:养了10窝马蜂,无任何警示
被马蜂蜇伤的兄妹俩,已火化了!哥哥7岁,妹妹2岁,父母在外地打工,连孩子最后一面
【444评论】【2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