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113师大摇大摆地从美军面前经过,美军不但不狙击他们,还主动为他们准备吃食,一路掩护。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当时,38军的日子可不好过。在第一次战役里,因为贻误战机,军长梁兴初被彭德怀总司令骂了个狗血喷头,那句“什么王牌,我看是鼠牌!”像鞭子一样抽在每个38军战士的心上。全军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想找机会把丢掉的脸面给挣回来。 机会说来就来。彭总谋划了一个大口袋,准备把冒进的“联合国军”一口吞下。而扎紧这个口袋的关键,就是抢在美军机械化部队南撤之前,用两条腿跑到他们的必经之路,三所里和龙源里,死死钉在那里。 这个玩命的任务,落到了113师的头上。师长江潮接到命令时,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是72.5公里,限时14个小时。啥概念?平均每小时要跑5公里多,而且全是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背着枪支弹药,还得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摸黑前进。 说实话,这在任何一本军事教科书里,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别说14个小时,给美军开着卡车走这段路,都得掂量掂量。可咱们志愿军,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声令下,刚打完德川战役还喘着粗气的113师将士们,甩掉所有不必要的负重,一人只带三天干粮和武器弹药,像一支离弦的箭,扎进了朝鲜北部的深山老林。 那是一场怎样的急行军啊!战士们边跑边啃冻得像石头的土豆,困了就在雪地里打个盹,渴了就抓一把雪塞进嘴里。很多人跑着跑着就倒下了,有的是因为体力透支,有的是因为摔下山崖,但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每耽误一分钟,就可能有成千上万的战友牺牲,就可能让整个战局翻盘。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距离三所里还有30公里的时候。天刚蒙蒙亮,美军的侦察机就在他们头顶上盘旋。按理说,大部队行军被发现,接下来就是铺天盖地的炸弹和机枪扫射。当时全师官兵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师长江潮做出了一个无比大胆的决定:不躲了,卸下伪装,大摇大摆地走! 他甚至还让战士们朝天上的飞机挥手。 这是在赌,赌美国人的傲慢和想当然。你想啊,在美军的情报里,这个位置、这个时间,绝不可能出现中国军队。所以,当飞行员看到下面这支疲惫不堪、军装破烂的队伍时,压根就没把他们和强悍的志愿军联系起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肯定是溃败下来的南朝鲜友军。 这个判断,现在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却合情合理。美国人依赖技术和情报,他们的作战计划是基于数据的,而志愿军的钢铁意志,是任何数据都无法计算的。 于是,战场上最魔幻的一幕出现了。美军侦察机非但没有攻击,反而摇摇机翼飞走了。更绝的是,飞行员还通过电台通知了三所里的美军基地,说有一支“狼狈的南朝鲜部队”正在靠近,让他们准备好热水和食物接应一下。 就这样,113师在敌人的“掩护”下,一路畅通无阻。 当他们气喘吁吁地冲上三所里的高地时,发现美军真的为他们烧好了开水,准备了热腾腾的米饭。 历史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113师的将士们比美军的先头部队,仅仅早到了五分钟。就是这黄金般的五分钟,让他们抢占了有利地形,架起了机枪,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美军南逃的咽喉上。 当美军第九军的汽车长龙耀武扬威地开过来时,迎接他们的是113师暴风骤雨般的子弹。美国人彻底被打懵了,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支“从天而降”的部队,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接下来的战斗,惨烈程度无需多言。113师用血肉之躯,硬是扛住了美军飞机、大炮、坦克的轮番猛攻,为整个第二次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 战后,彭德怀总司令亲自起草嘉奖电,在结尾写下了那句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万岁军”的威名,从此响彻中外。
1952年,志愿军113师大摇大摆地从美军面前经过,美军不但不狙击他们,还主动为
趣史小研究
2025-09-07 17:34:14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