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美国一只流浪狗稀里糊涂地参了军,没想到居然阴差阳错地成了战斗英雄,不仅军衔高过主人,就连3任总统都是它的粉丝。 1926 年的春天,华盛顿特区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乔治敦大学一间宿舍的毯子上。 二等兵罗伯特・康罗伊轻轻抚摸着怀里的小狗,它已经没了呼吸,身上那件羚羊皮大衣还别着十几枚奖章,最显眼的是陆军中士领章 —— 这枚军衔,比康罗伊自己的下士军衔还要高。 这只叫斯塔比的小狗,十年前还在耶鲁大学校园的垃圾堆里找吃的。 1916 年的冬天,康罗伊在训练间隙发现了它,棕白相间的毛沾着泥,尾巴短得像截木桩,一条后腿有点瘸,看样子是只流浪的串串,混着波士顿梗犬和斗牛犬的血统。 康罗伊分了半块面包给它,它叼着面包蹭了蹭他的裤腿,就这么被带回了营地。 军营里的规矩严,本不许养宠物,但斯塔比太会讨喜。 士兵们训练时,它就在旁边一瘸一拐地跟着;休息时,它会抬起右爪搭在人手上,像是在敬礼,连不苟言笑的长官都被逗乐了,破例让它留下。 1917 年部队开赴法国,康罗伊舍不得丢下它,把它藏在装冬衣的箱子里带上了运兵船,被发现时,它对着军官 “敬礼” 的样子,让所有人都没了脾气。 到了法国战场,这只流浪狗才显露出真本事。 1918 年春天的一个深夜,战壕里的士兵睡得正沉,斯塔比突然狂吠起来,跳着撕咬大家的被子。 惊醒的士兵刚戴上防毒面具,刺鼻的芥子气味就飘了过来 —— 原来德军悄悄放了毒气。 后来才知道,斯塔比前几天误吸入过少量芥子气,这次是靠本能救了全连。 它的耳朵也比人灵得多。 炮弹飞来前的尖啸,人类要等几秒才能听见,斯塔比却能立刻警觉,对着士兵大叫或扒腿,好几次让大家躲过炮弹。 在切曼德达姆战役中,一块弹片划伤了它的后背,简单包扎后,它还是跟着队伍往前冲;在默兹 - 阿尔贡攻势里,它用鼻子贴着地面闻,扒土示意哪里有地雷; 这些功劳让斯塔比被破格升为中士。 法国妇女给它做的羚羊皮大衣上,很快挂满了紫心勋章、凡尔登战役奖章,还有红十字会的荣誉章。 康罗伊总跟战友开玩笑:“现在我得向它立正敬礼了。” 1919 年 4 月,斯塔比跟着部队回国时,纽约港的码头上全是人。 记者们的相机对着它拍个不停,孩子们举着画着它模样的牌子欢呼。 它被康罗伊抱在怀里,尾巴摇得像拨浪鼓,身上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回到美国后,斯塔比成了不折不扣的 “明星”。 它去白宫见了威尔逊总统,总统特意让厨房准备了牛肉干;哈丁总统就职游行时,它走在老兵队伍最前面;柯立芝总统甚至让它在白宫客房住了几天。 1921 年,陆军总司令潘兴将军亲自主持仪式,给它挂上国家服役金质奖章,说 “它的勇敢不输任何士兵”。 康罗伊去乔治敦大学读书时,斯塔比也跟着去了。 它成了学校的吉祥物,每次足球赛中场,就叼着球绕场跑一圈,惹得全场观众鼓掌。 学生们说,有这只 “中士狗” 在,校园里的气氛都轻快了不少。 1926 年 3 月,斯塔比在睡梦中安静离世。 康罗伊把它的遗体做成标本,后来捐给了史密森学会。 现在去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还能看到那只矮胖的小狗,身上的勋章依旧整齐地别在羚羊皮大衣上,仿佛还在等着谁来摸摸它的头。 像斯塔比这样的动物,在历史上还有不少。 二战时的德国牧羊犬奇普斯,在北非战场挣脱缰绳咬退敌人机枪手,获颁银星勋章;越南战争中的军犬尼莫,被手榴弹炸伤眼睛仍死死护住士兵; 它们或许不懂什么叫荣誉,只是凭着本能守护身边的人。 但这份简单的忠诚,却让一只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流浪狗,成了被三任总统接见、名字刻在一战纪念碑上的英雄。 有网友表示,看这只狗的故事,真挺感慨的,一只流浪狗凭啥能成中士?还不是因为在战场上实打实救了人。 那些说 “不过是只狗” 的,怕是没见过生死关头的依赖吧。 还有人酸它军衔比主人高,可人家拿命换的啊,毒气预警、炮弹示警、抓间谍,哪样不是硬功绩?换个人未必做得更好。 也有网友认为,最戳人的是那份纯粹,它不懂什么叫爱国,也不求勋章,就是护着给过它一口吃的的人,这种本能的忠诚,比好多喊口号的都实在。 现在博物馆里的标本,不光是纪念一只狗,更是记着那些战争里的微光。 动物尚且如此,人更该守住那份善良和勇敢。 说真的,这故事比不少英雄片都动人,至少它没掺水分。 那么到最后,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1916年,美国一只流浪狗稀里糊涂地参了军,没想到居然阴差阳错地成了战斗英雄,不
语蓉聊武器
2025-09-07 22:35: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