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曾警告中国: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不是南海争端,不是科技竞争,而

百姓事记簿 2025-09-08 01:48:09

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曾警告中国: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不是南海争端,不是科技竞争,而是冷落了美国商界,如今6年过去了,真相真的如此吗? 2023 年 11 月,上海进博会现场人头攒动,美国企业的展台面积比上一届扩大了 20%,3M、特斯拉、强生等 200 多家美国企业扎堆参展,特斯拉 CEO 马斯克还特意飞抵上海,在进博会上畅谈与中国市场的合作规划。 这一幕,与六年前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 “中国冷落美国商界” 的警告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事实上,过去几年里,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的吸引力从未减弱。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2 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达到 120 亿美元,创近五年新高,其中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增速尤为明显。 福特汽车在重庆的新工厂于 2023 年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 6500 家,平均每 15 小时就有一家新店开业。这些美国企业用真金白银的投入,给出了对中国市场态度的最直接答案。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以更开放的姿态与美国商界展开合作。 2024 年初,比亚迪与美国初创公司 Lordstown Motors 达成合作,利用其俄亥俄州工厂生产电动汽车,为当地创造了 1200 多个就业岗位。这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合作模式,成了中美商界互动的新常态。 即便在科技领域,双方的民间合作也未中断,华为与美国高通公司在 5G 专利授权方面的合作持续推进,2023 年相关授权费用达到 15 亿美元。 当然,中美商界合作并非一帆风顺。美国政府出台的一些贸易限制措施,给部分企业带来了困扰。 但中国始终保持着大国定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23 年,中国修订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增了 200 多条鼓励外资的条目,涉及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4 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排名较上年提升了 3 位,连续五年保持上升势头。 越来越多的美国商界人士意识到,与中国脱钩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2024 年 5 月,美国商会组织了近 50 家跨国企业高管访华,与中国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举行了多场座谈。 美国商会会长克拉克在访华期间表示,美国企业渴望在华开展更多业务,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只会损害两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从进博会上的热闹景象到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到美国商界的积极参与,过去六年的事实清晰地展现着中美商界关系的真实面貌。 中国从未冷落任何愿意真诚合作的伙伴,而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搭建合作平台,以稳健务实的行动维护合作成果。那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商界还能在哪些领域挖掘合作潜力?又该如何应对合作中出现的挑战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0
百姓事记簿

百姓事记簿

记录百姓事,书写民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