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种依赖其实有过血的教训,1993年的夏天,一艘名叫“银

地球仪暗战 2025-09-08 11:18:32

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种依赖其实有过血的教训,1993 年的夏天,一艘名叫“银河号”的中国货轮正慢慢航行。 船员们怎么也没想到,美国会突然关掉他们的 GPS 定位, 此前,美方借口船上有“问题货物”,就用一句话切断了信号。 那一刻,他们只能靠着看星星、划航线,勉强维持方向,在海上整整飘了 33 天,那种无力感,让人刻骨铭心,不在自己手里的技术,迟早会出问题。 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出海完全靠美国 GPS。 等信号恢复的那几周,所有人都在想同一个问题:定位这种东西,难道要一辈子握在别人手里? 这次事件也成了一个转折点,中国下定决心必须造出自己的“天上眼睛”。 反观 GPS,从 1973 年美国国防部低调立项,到 80 年代逐步开放民用,美国用一招“免费共享”,就把全世界绑进了它的轨道。 渔船出海、飞机航线、银行时间同步,几乎都要靠它来运作。 几十年下来,GPS 已经变成全球的“公共空气”,不光民航、远洋运输要用,就连大部分手机芯片都是按它的标准做。 这种先发优势,不是随便就能替代的,像高通、博通这样的美国企业牢牢占住汽车导航大部分市场,国际民航也把 GPS 当成硬杠杠写进标准。 就算中国造出了北斗,要在全球生态里替代 GPS,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 其实你每天习惯用的手机导航,背后优先跑的还是 GPS,只是北斗正在慢慢追赶。 北斗是从上世纪末开始一点点补齐卫星组网的,到现在信号已经可以覆盖全球,还和 137 个国家签下合作协议,让北斗不再只属于中国。 国内一批敢拼的企业成了北斗的“发动机”,有的从芯片到终端全链条自己做,用 22 纳米工艺把射频和基带合在一起,让设备更小、更省电、更便宜。 有的深耕测绘、农业,把北斗带进田间地头,有的掌握了高精度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项目和南极科考上占据主导; 还有企业专注智慧交通和城市管理,让北斗在道路、公交、出租车中广泛应用。 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发力,更把北斗应用推向国际。 非洲农民用它精准划地种植,东南亚城市用它管公交车位置,有些国家在救灾时靠它定位被困人员。 北斗一步步从“备用”变成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但是,GPS 的壁垒依然很厚,比如说苹果,从 2012 年起国产手机几乎全都支持北斗,可苹果一直拖到 2020 年 iPhone 12 才加入。 这 8 年的迟到,背后全是国际标准、专利和产业链这些你看不见的“锁”,有些民航标准更是死死拴着 GPS,北斗哪怕再强大,也得慢慢推进。 现在,北斗每天要处理的定位请求已经超过 6000 亿次,不少人其实在不知不觉中用着北斗。 北斗也在和 5G、物联网结合,城市交通用它调节信号灯,工厂用它追踪设备,自动驾驶、智慧农业背后都有北斗的影子。 等这些应用扩展开来,北斗会变成更多行业的刚需。 1993 年,“银河号”在海上等信号,等来的是孤立无援。,今天,北斗在天上默默运转,把精准的坐标送到全球每个角落。 虽然 GPS 的根还很深,特别是在航空和一些国际市场,但中国已经握住了自己的方向盘。 未来要完全替代 GPS,可能还得等,但这确实是必须要走的路,因为天上有自己的眼睛,才能给我们真正的安全感。

0 阅读:42
地球仪暗战

地球仪暗战

用地图解析大国角力,谁在改写世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