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年底的一天清晨,李自成率领100多名精锐骑兵,来到罗汝才的营帐,对守卫的士兵说,有军机要事急着跟罗汝才商量。 崇祯十四年,罗汝才跟张献忠搭伙,干了件大事,攻破襄阳,杀了明朝的襄王,天下震动。年底,他又跟李自成联手围攻开封,虽然没打下来,却把明末最能打的将领孙传庭的主力部队给干趴下了。这么一来,罗汝才的声望和实力,在各路义军里头,已经是坐二望一的存在。他手下的兵,吃得饱、穿得暖,装备也好,很多人都觉得,他才是那个值得跟的大哥。 问题就出在这。一个锅里,两块最大的肉,早晚得碰着。李自成给自己封了个“奉天倡义大元帅”,罗汝才呢,也不甘示弱,叫“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你听听,一个“奉天”,一个“代天”,都想替老天爷办事,这不明摆着要抢饭碗吗? 这时候的李自成,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吃不上饭的驿卒了,他的野心跟他的队伍一样,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他要的,是整个天下,是改朝换代。而罗汝才呢,江湖气重一些,他觉得大家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兄弟,讲究一个“贼不杀贼”,没必要你死我活。他想跟李自成当平起平坐的合伙人,却没看明白,在李自成的字典里,“合伙人”这个词,意思就是“暂时尚未吞并的对手”。 这俩人的矛盾,其实早就埋下了。罗汝才的部队军纪相对涣散,喜欢抢掠财物和女人,这让治军严格的李自成非常看不惯。更重要的是,罗汝才手下人才济济,谋士、猛将都有一批,这让李自成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一个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杀心,就这么一点点长了出来。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天。当时,李自成和罗汝才的联军正准备合攻明军坚守的郧阳。三月初,李自成摆下了一场鸿门宴。他派人去请罗汝才和另一位重要将领“革里眼”贺一龙,说是要商议军机大事。 罗汝才手下有个明白人,叫吉珪,他看出这酒席背后藏着刀,就劝罗汝才:“闯王这人,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今天这顿酒,怕是不好喝。”罗汝才也机警,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立马就找了个借口,说自己头风病犯了,去不了。 可贺一龙是个直肠子,性格豪爽,没想那么多,乐呵呵地就去了。酒席上,李自成频频举杯,跟贺一龙称兄道弟。贺一龙哪是李自成的对手,几杯酒下肚,就喝得酩酊大醉,当场被人拿下。等他从醉梦中“醒”来的时候,人头已经挂在了旗杆上。 处理完贺一龙,李自成片刻都没耽搁。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他亲自率领一百多名最精锐的亲兵骑兵,快马加鞭,直扑罗汝才的营帐。他们对守门的卫兵说,有万分紧急的军情要跟罗将军商量。卫兵一看是闯王亲自来了,哪敢阻拦。 李自成一伙人冲进大帐,罗汝才还在睡梦中。估计他怎么也想不到,前一天还称兄道弟的盟友,此刻会像阎王一样出现在自己床前。根本没有废话,乱刀齐下,这位曾经威震一方的“曹操”,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主帅被杀,罗汝才的几十万大军顿时炸了锅。群龙无首,有的将士悲愤交加,想冲出去跟李自成拼命,但李自成早有准备,他的大军已经将罗营团团围住。最终,大部分人只能选择投降,被李自成就地收编。一小部分忠于罗汝才的亲信,拼死杀出重围,逃进了明军守卫的郧阳城。农民军内部这场血腥的火并,就这样通过幸存者的口,被记录了下来。 杀了罗汝才和贺一龙,李自成基本上扫清了内部最大的障碍。紧接着,他又用同样的手段,解决掉了“革左五营”里剩下的几个头领,比如左金王贺锦等人。剩下的,要么像“治世王”刘希尧那样识趣地彻底归顺,要么就像“老回回”马守应那样,虽然没投降,但实力大损,最后病死他乡,部队被张献忠捡了漏。 到了这年五月,盘踞河南的另一支强大农民军首领袁时中,也被李自成设计杀害,其部众悉数被吞并。至此,整个北方和中原的农民起义军,基本上都整合到了李自成的“闯”字大旗之下。他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唯一霸主。 清除了所有内部对手后,李自成进驻襄阳,建立了政权,自称“新顺王”。他设官置府,俨然一副开国君主的架势。从一个走投无路的驿卒,到逐鹿天下的枭雄,这条路,是用无数官兵的尸骨,和曾经兄弟的鲜血铺就的。 这算是谁的错?很难讲。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求生。罗汝才的“江湖义气”,在李自成的“帝王心术”面前,终究是不堪一击。他或许到死都没明白,为什么曾经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的兄弟,会对自己拔刀相向。 说到底,当利益和权力大到一定程度,所谓的“兄弟情”,就成了一个极其脆弱的东西。李自成通过血腥的手段完成了内部整合,确实让他拥有了挑战明王朝的绝对实力。但这种靠背叛和杀戮建立起来的权威,也为他后来的迅速败亡埋下了伏笔。毕竟,一个连兄弟都能毫不犹豫下手的领袖,谁又能真正对他忠心耿耿呢?
1642年年底的一天清晨,李自成率领100多名精锐骑兵,来到罗汝才的营帐,对守卫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08 17:21:25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