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一夜突袭基辅,这次打到了大鱼!乌克兰军方发出讣告,乌克兰首都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首席军事专家丹尼斯·萨昆中校阵亡。 这位乌克兰空军第96防空导弹旅的总工程师,生前带领部队打下过120多个空中目标,其中包括3架苏-34轰炸机和55枚KH-101巡航导弹。 结果在抢救被第一波袭击损坏的雷达设备时,被俄军按点送达的第二枚导弹精准"签收",乌克兰军方发讣告时连措辞都透着心疼,毕竟这种掌握系统核心密码的技术大拿,可比10辆豹2坦克还金贵。 而俄军这次玩的战术组合拳,简直是为破解爱国者系统量身定做的。 5月那波250架无人机混着14枚导弹的饱和攻击,把乌军防空网搅得像一锅粥,最终14枚导弹只拦下来6枚,43%的拦截率把之前吹的"90%神话"撕得明明白白。 这次更绝,先用"匕首"导弹炸开缺口,那玩意儿10倍音速的末端机动能让爱国者的雷达变成近视眼,再派"天竺葵"无人机群当炮灰消耗防空导弹,等萨昆带着人冲上去抢修,第二枚导弹就跟外卖小哥按点送达似的精准命中。 有乌军士兵事后回忆,当时雷达屏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信号,分不清是真导弹还是诱饵弹,就像玩射击游戏时被一堆闪光弹晃瞎了眼,而俄军给导弹装的雷达诱饵系统,更是让爱国者的拦截弹追着假目标跑。 爱国者这套冷战设计的"高价防盗门",在现代战场早就露了怯。5月24日那次袭击,乌军连射16枚爱国者导弹,每枚420万美元的价格,一夜就烧掉6720万美元,结果还是拦不住俄军的"匕首"和"小摩托"。 更尴尬的是用500万美元的导弹去拦1万美元的伊朗"小摩托",这种"大炮打蚊子"的操作,连乌克兰空军发言人都不得不承认,面对俄军升级的导弹技术,拦截率连50%都不到。 这么一来,就不难看出萨昆团队之前能创下击落"匕首"的战绩,全靠他吃透了系统后门程序,连夜修改火控参数,现在这根"数据线"断了,爱国者系统就像没装驱动的打印机,再好的硬件也玩不转。 但这事儿背后的经济账算起来更扎心。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单枚成本300万美元,"匕首"贵点但也比爱国者便宜,更别说那些跟大疆似的自杀式无人机了。 5月那次袭击俄军一口气放了250架无人机当炮灰,就算被拦下来一半,剩下的只要有一架突防成功炸掉目标就赚翻。 萨昆他们整天围着雷达站转,不是在算拦截成功率,而是在算钱包能不能撑到下个月——毕竟每发射一枚导弹,都相当于在烧一堆百元大钞,乌克兰空军光5月那波就烧掉8000万美元,够买26架俄军"匕首"导弹。 可萨昆的阵亡可比普通士兵牺牲影响大多了。这位卢甘斯克出身的工程师掌握着系统核心密码,爱国者每次软件升级都得靠他对接美国数据库,现在这根技术脐带断了,乌军的防空系统瞬间变成了没联网的单机游戏。 但话说回来,萨昆显然没料到俄军连"补刀"都算计好了,就像游戏里刚复活就被蹲点的对手秒掉,连操作的机会都没有。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抱怨俄军导弹会玩"花招",其实真正的花招是这连环计般的战术设计,把爱国者系统的反应时间压缩到了几分钟内。 现在基辅的爱国者阵地成了烫手山芋。乌军既怕俄军导弹再来串门,又不敢让技术人员轻易靠近维修,只能眼睁睁看着昂贵的设备变成摆设。
这下麻烦大了,17个炼油厂爆炸,北约军援,乌克兰导弹要超过俄军。这下麻烦大了,改
【34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