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导弹干的!万幸的是,弹头没有爆炸!9月7日晚,俄罗斯人不是使用沙赫德无人机而是使用伊斯坎德尔巡航导弹袭击了乌克兰内阁大楼。据《防务快报》的消息来源称,对残骸的分析证明了政府大楼被伊斯坎德尔导弹击中的事实。同时,导弹的弹头没有爆炸。 欧盟驻乌克兰大使马瑟诺娃也看到了残骸,她特别提到导弹里装了集束弹药,"这是瞄准政府核心来的"。 这玩意儿跟平时满天飞的沙赫德无人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沙赫德无人机就像苍蝇,一群群来但飞得慢,乌军现在一晚能打下七八十架。 可伊斯坎德尔导弹是俄罗斯的 "王牌",490 公里的射程能把乌克兰全境都罩住,而且能在天上变轨耍花样,防空系统很难拦。 这次俄军是下了血本,不光发射了 13 枚这种导弹,还配合着 810 架无人机一起扑过来,搞饱和攻击。乌军拼尽全力拦下来 4 枚导弹和 112 架无人机,但还是漏了这枚,精准地扎进了内阁大楼。 现场的消防员说,火灾是导弹油箱漏油引发的,要是弹头真炸了,整栋楼可能都要塌一半。现在虽然楼体受损严重,总理办公室的天花板全塌了,但好在伤亡不算太重 ——2 死 18 伤,大多是被碎玻璃划伤的。 拆弹专家后来在残骸里发现了不少西方民用电子元件,《防务快报》的专家分析,可能是这些替代零件导致引信失效,也可能是乌军电子战系统干扰起了作用,但没谁敢打包票。 这种导弹本来应该装常规弹头,必要时也能换核弹头,俄军把这种武器往基辅市中心扔,明摆着是想吓唬人。 这事儿发生前,前线正打得热闹。俄军在苏梅、哈尔科夫方向猛攻,一天之内就宣称摧毁了 461 架乌军无人机,还炸了不少能源设施和无人机仓库。 乌军也没闲着,用无人机反击,不光炸了克里米亚的军事基地,还袭击了俄罗斯本土 12 个地区,连莫斯科附近的恩格斯空军基地都挨了炸。 这种互相偷袭的节奏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但直接用导弹打对方内阁大楼,这还是头一回。 俄军这么干,可能是想转移前线注意力,也可能是觉得无人机效果越来越差。 乌克兰媒体统计,俄罗斯导弹产能比 2021 年暴涨了 10 倍还多,现在 12 家军工企业全在三班倒赶工,每月能造 50 枚巡航导弹。 他们现在打得起消耗战了,每周能来三波,每波 40 枚导弹,专门消耗乌军的防空导弹。 这次用伊斯坎德尔而不是无人机,就是想证明 "你们的防空网靠不住"。 可这枚没炸的导弹,反而让西方更警惕了。德国第二天就宣布,要花 15 亿欧元买 300 枚 "爱国者" 导弹,其中一部分给乌克兰。但这点量根本不够,俄军一次饱和攻击就可能打掉十几枚防空导弹。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赶紧给拜登打电话,把导弹残骸照片发了过去,意思很明显:再不给好东西,下次可能就不是哑弹了。 这边打得热闹,欧洲内部却吵翻了天。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跳出来骂乌克兰,说他们炸了 "友谊" 输油管道的变电站,导致俄罗斯给匈牙利的石油断供了。 这条管道全长 4000 公里,是中东欧国家的主要供油通道,今年 3 月就被炸过一次。 乌克兰外长西比加没承认也没否认,只是酸酸地说 "匈牙利可以去莫斯科投诉"。这种争吵让援乌的事更难推进了,法国想组织多国部队,德国却坚决不同意在停火前派兵。 俄罗斯那边则显得游刃有余。普京 9 月 3 日还放话,让泽连斯基 "准备好了就来莫斯科谈",条件是乌军撤出顿巴斯、不加入北约。 这话听着像劝和,其实是心里有底 —— 俄军情报显示,乌军前线部队满编率不足 50%,后备力量快打光了。现在又用导弹精准打击内阁大楼,等于告诉基辅:你们的指挥中枢我随时能摸到。 基辅的工人们已经开始修复大楼的弹孔了,钢筋和脚手架很快会把那个丑陋的窟窿遮住。但市民心里的窟窿没那么好补。有人在社交平台发视频,说现在听到防空警报就心跳加速,分不清来的是慢悠悠的无人机还是嗖嗖快的导弹。 9 月 7 日那晚侥幸没炸的弹头,成了战争的缩影 —— 俄罗斯想靠它炸垮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乌克兰却靠这枚哑弹争取到了更多西方援助。 现在那枚 450 公斤的弹头还躺在内政部的证物袋里,专家们还在研究它为啥没炸。 但不管原因是什么,有件事很清楚:俄罗斯的导弹工厂还在三班倒地赶工,西方的防空导弹也在往乌克兰运。基辅夜空的较量还没完,这枚没响的导弹,反而把战争的火药味弄得更浓了。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警报响起时,飞来的会是什么,又会不会真的炸响。
是导弹干的!万幸的是,弹头没有爆炸!9月7日晚,俄罗斯人不是使用沙赫德无人机而是
天天纪闻
2025-09-09 16:41:19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