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数百万中国人跑到越南干活,却死活不愿意回国?越南条件真能比中国强?这个现象太诡异了,越南整体发展明显落后,可居然有成千上万的国人过去后就赖着不走,这到底图个啥? 越南那地方,经济总量也就中国一个中等城市的水平,基础设施也跟不上趟,路灯不亮堂,交通老堵,可偏偏有上百万中国人蜂拥过去打工,去了就不想挪窝。不是说越南工资高到天上去,也不是生活多奢侈啥的,关键得从现实的那些小算盘说起。国内不少人干了几年厂子,工资勉强够温饱,还得面对高房价和加班压力,转头一看越南那边,虽然起步不高,但日子过得松快,还能攒点钱,这不就成了很多人眼里的“出路”吗? 其实,这波人潮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得从全球供应链那点破事儿讲起。中国工厂成本涨了,外企和中企都想着转移基地,越南正好赶上这趟车,土地便宜,劳动力年轻,政策还给优惠。结果呢,三星、富士康这些大厂先头部队拉开,后面跟着一堆纺织、电子企业,订单哗哗来。中国工人呢,本来就是这些厂的骨干,设备一搬,人也跟着走。起初是企业外派,签个短期合同,教本地人上手,可时间一长,很多人发现这地方机会不赖,干脆就留下了。 据说现在越南常驻中国人超120万,好多是制造业的,流水线上的、车间主管的,甚至中层管理,全是从国内过来的普通打工仔。 越南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现在正处在那种“起飞前夜”的阶段,跟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莞、苏州有点像。那时候国内机会多,干活有奔头,现在越南也这样,外企扎堆,工厂新开,技术工人特别吃香。中国人带过去的经验,在那边就是金饭碗。本地越南人多是年轻人,但技能跟不上,效率低,企业一看中国人来,立马给位置、给培训,工资起步五六百刀,干半年就能翻倍。 比方说,一个从广东过来的装配工,国内可能十年还卡在基层,越南呢,几个月就带小队,负责质量把关,收入稳稳过千刀。更别提工作强度了,国内厂子一周六天,十二小时轮班,越南基本五天制,四十小时够了,加班少,节奏慢点,身体吃得消。消费这块儿更绝,一个月两三千人民币,在国内勉强混口饭,搁越南能活得像小地主。房租几十刀,街边一碗米粉一刀不到,买菜买水果都便宜,存钱不成问题。有人算过,越南月薪三千块,够国内半年开销,这差距搁谁不心动? 当然,钱是一方面,但更深层的原因,还得说说生活压力。国内房价高得离谱,一线城市一套房得几百万,年轻人攒首付得拼老命。越南呢,经济慢热,物价低,租个公寓轻松,生活不那么卷。不少人过去后,发现工作之外的时间多了,能学学越南语,逛逛市场,甚至规划下未来。尤其是单身汉,找对象这事儿在越南简单多了。越南女孩多温和,家庭观念重,结婚彩礼几百刀就行,不像国内动辄十几万。很多人一去就娶媳妇,安家落户,孩子上本地学校,日子稳当。听越南那边的人说,中国小伙子受欢迎,因为勤快、有手艺,姑娘们愿意一起打拼。这不光是省钱,还省心,国内相亲市场乱七八糟,越南直接点。 再有,越南签证政策松,边境贸易方便,中国人进出容易,不像去欧美那么麻烦。企业还给补贴,住房、交通全包,留下来门槛低。 不过,这现象也反映出国内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制造业基层工人,经验丰富却没上升通道,干十年还是螺丝钉,谁不泄气?越南企业缺人,中国技工一到,就被当宝贝,待遇待遇待遇,感觉被需要,这在国内少见。 国内工厂现在不缺人,但缺稳定的晋升和福利,年轻人出去闯,老人留守,底层空间挤。越南正值窗口期,抓住外资红利,订单多,工厂新,机会像雨后春笋。很多人说,这跟当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样,干一票就有希望。现在国内有些地方,这感觉淡了,经济结构变,制造业外移,工人跟着走。 不是越南真比中国强,而是它现在给的机会,让人看到出路。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外籍劳工超10万,中国人占大头,2024年中资工厂超3000家,招聘源源不断。 从长远看,这波迁移对越南是好事,推动工业升级,从农业国变身加工基地。中国工人带技术,帮本地人上手,效率慢慢上来。但对中国人来说,留不留得看个人。有人攒够钱回国创业,开小厂用上越南学的手艺;有人就定居了,孩子越南长大,双重身份。工资那儿,越南平均三百刀,本地人低,中国人高点,但整体不如国内顶尖岗位。可生活质量高,压力小,这就够了。 2025年越南FDI破纪录,215亿刀,主要加工业,增长5.8%,机会还多。 国内呢,也得想想怎么留人,优化基层待遇,给清晰路径,让工人家门口就有盼头。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不是不爱国,是现实推着走。越南发展落后没错,但对底层打工人,它提供的那点空间,刚好填上国内的空档。百万中国人过去,赖着不走,图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能喘口气的日子。说到底,机会这东西,哪儿有就去哪儿,越南现在就是那块热土。未来咋样,谁知道呢,但至少当下,这选择接地气,也真实。 要是国内能多点类似窗口,估计这现象就没这么诡异了。
越南人本来是带着满心骄傲迎来九月二号的纪念日,巴亭广场上人潮涌动,三万观众挤在街
【3评论】【2点赞】
平常人
编,骗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