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成功,中国航天将会超越所有神话!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计划撞击小行星,千万

论芸有事 2025-09-10 12:40:49

如果真的成功,中国航天将会超越所有神话!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计划撞击小行星,千万公里改变3公分轨迹,精确度引导举世瞩目,从这次撞击试验的数据,包括目标和结果去分析,都堪称世界纪录。   2013年俄罗斯某地的天空中突然出现火球,这颗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以每秒19千米的速度闯入大气层,高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导致数千栋建筑受损,近1500人受伤。   更早的1908年通古斯地区有一颗更大的小行星爆炸,摧毁了2200平方千米的森林。   而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件,让人类逐渐意识到,小行星撞击地球不是科幻情节,而是需要应对的现实风险。   为应对这种风险,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办法,2022年美国NASA实施了DART任务,让航天器撞击一颗小行星,最终将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周期缩短了33分钟。   这次任务首次证实人类能用技术改变小行星运行轨迹,但它也有局限,只能依靠地面望远镜和小型卫星观测撞击效果,无法近距离详细记录整个过程。   而在今年我国宣布了自己的小行星防御计划,据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我国将实施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成为全球第二个开展这类实战验证的国家。   这项计划操作流程并不复杂,发射航天器后,让航天器对一颗近地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撞击结束后,还需要在近距离开展观测工作,同时对撞击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我国选择的目标是一颗单独的近地小行星,科学家解释,单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更高,威胁性也更大。   这次任务的目标小行星距离地球有千万公里,专家已经确认,无论撞击后它的轨道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   我国这次任务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模式,这种模式能更全面地评估撞击效果。   之前NASA的任务只能通过测量小行星绕母星的周期变化来判断撞击效果,而我国的任务会直接测量小行星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变化,这在技术层面是不同的挑战。   要在千万公里外让航天器准确命中一颗高速运动、形状不规则的小行星,需要极高精度的自主导航技术,这项技术的实现难度很高。   科学家特别指出,这次任务要实现的轨道改变幅度虽小,但意义重大。   在千万公里距离上调整3公分轨迹,长期积累下来,就能让小行星在漫长的宇宙时间里避开地球。   为了精确测量这样微小的变化,航天器需要携带功能强大的观测设备,在近距离进行长时间的精细观测,这种高精度的控制和测量能力,是当前深空探测技术顶尖水平的体现。   实际上我国在小行星探测领域早有规划,今年5月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对小行星2016HO3的探测和采样返回之旅。   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现超3万颗近地小行星,但仍有不少潜在威胁尚未被发现,尤其是那些从太阳方向飞来的小行星,由于强光遮挡,地面观测很难发现它们,面对这些未被发现的风险,我国小行星防御任务这类技术验证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项任务若能成功,将意味着人类在保护地球安全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当航天器在千万公里外精准命中目标,当科学家成功测量出那微小却关键的轨道变化,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人类用智慧和勇气应对自然威胁的证明,能让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多一份安全保障。   环球时报2025-09-08——中国力推小行星防御计划

0 阅读:0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