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拜登的差距。拜登的4年颤颤巍巍磕磕绊绊,但的国防部长、国务卿、财政部长各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9-10 18:23:09

特朗普和拜登的差距。拜登的4年颤颤巍巍磕磕绊绊,但的国防部长、国务卿、财政部长各司其职,连本没有存在感的副总统也经常上热搜,尽管拜登进入政坛55年,但是很有自知之明,也尊重人才。   这几年美国当总统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特朗普和拜登俩人给世界呈现了两种极端,一个是雷厉风行,但凡事自己说了算,什么政策都亲自插手。 拜登这边,这位在国会山摸爬滚打了 55 年的政坛 “老司机”,把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他组建的内阁堪称 “全明星阵容”:国务卿布林肯是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双料学霸,在奥巴马时期就主管亚太事务,堪称 “中国通”。 财政部长耶伦更是美联储历史上首位女性掌门人,她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中力挽狂澜的事迹至今被华尔街津津乐道;国防部长奥斯汀作为四星上将,曾指挥过伊拉克战争,在五角大楼内部威望极高,让拜登政府在应对危机时显得有条不紊。 比如在处理俄乌冲突时,布林肯牵头组建了 “乌克兰联络小组”,联合 50 多个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耶伦则通过冻结俄罗斯 3000 亿美元外汇储备,直接戳中了普京的经济命脉。 更绝的是,拜登还设立了总统气候问题特使一职,把前国务卿克里请出山,专门负责全球气候谈判。这种 “术业有专攻” 的管理模式,让拜登政府在外交、经济、气候等多个战场同时发力,虽然偶尔显得 “慢半拍”,但胜在稳扎稳打。 再反观特朗普,这位 “推特治国” 的鼻祖,把白宫变成了自己的 “真人秀片场”。他的执政风格就四个字:“老子说了算”。从 2017 年上任第一天起,特朗普就开启了 “行政令轰炸” 模式:退出《巴黎协定》、重启北美自贸协定谈判、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这些重大决策几乎都是他一个人拍板,连内阁成员往往都是从新闻里才知道政策内容。 更夸张的是,他还把推特当成了 “总统办公室”,上任四年发了 5.9 万条推文,平均每天 39 条,其中 2 万多条被媒体证实为谎言。 比如他声称 “墨西哥会为边境墙买单”,结果最后还是美国纳税人掏了腰包;他吹嘘 “新冠疫情会在 4 月奇迹般消失”,结果美国成了全球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这种 “一言堂” 的管理模式,虽然短期内制造了不少 “大新闻”,但也让美国政府陷入了混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2020 年的 “通俄门” 调查,特朗普不仅公开辱骂调查人员,还试图解雇特别检察官穆勒,这种 “帝王式” 的做派,差点引发宪政危机。 两人在用人上的差异更是天壤之别。拜登的内阁成员几乎都是 “体制内精英”,他们大多在民主党政府中任职多年,对官僚体系的运作了如指掌。比如国土安全部部长马约卡斯,他在奥巴马时期就负责移民事务,上任后迅速扭转了特朗普时期 “骨肉分离” 的移民政策,三个月内就让 545 个家庭重新团聚。 而特朗普的内阁则像是 “富豪俱乐部”,他任命的商务部长罗斯是对冲基金经理,能源部长佩里是石油公司高管,教育部长德沃斯家族掌控着私立教育帝国。这种 “任人唯财” 的做法,让美国政府成了大企业的 “代言人”。最讽刺的是,特朗普在 2017 年推动的税改法案,让美国最富有的 400 个家庭的总税率降到了 23%,比普通中产阶级还低。 在处理危机时,两人的表现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2021 年 1 月,美国国会山爆发骚乱,拜登在第一时间发表全国讲话,谴责暴力行为,并呼吁团结;而特朗普却在推特上煽动支持者 “战斗到底”,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 2022 年,美国遭遇 40 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拜登立即成立了 “通胀应对工作组”,耶伦牵头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通过投资清洁能源、降低处方药价格等措施,逐步缓解了通胀压力;而特朗普却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厥词,声称 “这都是拜登的错”,却拿不出任何解决方案。 更绝的是,特朗普在 2025 年重返白宫后,第一件事就是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理由是 “这会损害美国工业”,而拜登在 2021 年上任第一天就签署行政令,让美国重新加入该协定。这种 “退群 - 返群” 的反复操作,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信誉大打折扣。 当然,两人的执政风格也各有优劣。拜登的 “慢管理” 虽然避免了很多失误,但也导致基建法案等重大政策拖延了两年才通过;特朗普的 “快刀斩乱麻” 虽然提振了短期经济,但也让美国社会更加撕裂。 正如《纽约时报》的评论所说:“拜登是在修补特朗普留下的烂摊子,而特朗普则是在制造新的烂摊子。” 这种差异,或许就是美国选民在 2024 年大选中再次选择特朗普的原因 —— 他们既怀念特朗普带来的 “刺激”,又对拜登的 “四平八稳” 感到厌倦。但无论如何,这两位古稀之年的总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美国政治的新篇章。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