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卡塔尔作出一个重大决定。 在以色列9日史无前例地对哈马斯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政治总部发动攻击后,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誓言对以色列的袭击行为进行报复,还呼吁中东地区一同反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野蛮行径。 这场被外媒称为“中东外交核爆”的行动,不仅让卡塔尔与以色列关系濒临破裂,更暴露了巴以冲突外溢的致命风险,当斡旋者成为靶子,和平进程已无退路。 卡塔尔在巴以问题上的独特地位,始于2002年提出的《阿拉伯和平倡议》。这个石油富国通过资助加沙重建、斡旋人质交换,逐渐成为以色列与哈马斯对话的“安全屋”。 2023年10月冲突爆发后,卡塔尔更是在多哈主持了13轮停火谈判,甚至说服哈马斯释放百名人质。 但2025年9月的空袭彻底颠覆了这种信任。爆炸发生时,哈马斯代表团正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形容这是“在谈判桌上架起机枪”。 更讽刺的是,袭击目标建筑距离美国驻卡塔尔大使馆仅800米,这个曾被视为“中东瑞士”的国家,一夜之间成了战区。 这种转变让人想起1996年卡塔尔与以色列建交时的场景。当时海湾国家集体谴责,但卡塔尔用石油美元铺就了外交通道。 如今风水轮流转,当卡塔尔成为冲突焦点,当年那些反对者却集体沉默。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结局可能截然不同。 尽管以色列声称袭击获得美国默许,但白宫的暧昧态度耐人寻味。特朗普在袭击后发推称“这是内塔尼亚胡的决定”,却同时指示国务卿鲁比奥与卡塔尔紧急磋商。这种“既甩锅又灭火”的操作,暴露了美以关系的深层裂痕。 对以色列而言,空袭多哈是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博。哈马斯谈判代表掌握着加沙抵抗运动的决策权,清除他们可削弱对手谈判筹码。 但此举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阿联酋、沙特等海湾国家已开始重新评估与以色列的安全合作。就像2019年沙特阿美油田遇袭后,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反而加速了地区军备竞赛。 更值得警惕的是法律层面的连锁反应。卡塔尔已启动国际诉讼程序,指控以色列违反《日内瓦公约》第27条关于占领区平民保护的规定。 若国际法院受理此案,以色列可能面临类似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制裁。这种“司法战”模式,与2016年南海仲裁案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法律工具正成为新式武器。 卡塔尔的反击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别。在谴责以色列的同时,多哈宣布冻结与以色列的天然气合作谈判,并将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中东和平路线图”修正案。 这种“经济制裁+规则重构”的组合拳,直击以色列命门,2024年以色列对卡塔尔的天然气依赖度已达37%。 地区国家的态度转变更具深意。埃及虽未公开谴责以色列,但已秘密向加沙边境增派5000名士兵;沙特暂停了与以色列的“2030愿景”能源合作谈判。 就连美国传统盟友阿联酋,也在考虑用人民币结算部分对华石油贸易。这种“去美元化”倾向,与1973年石油危机时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武器异曲同工。 未来三种可能引爆的地区危机。代理人战争升级,哈马斯可能获得伊朗提供的“见证者-136”无人机,对以色列核设施发动袭击。这种“非对称打击”模式,与2020年伊朗击落美军“全球鹰”无人机事件类似,但技术含量更高。 海湾国家集体反制,沙特或联合阿联酋对以色列关闭领空,迫使内塔尼亚胡放弃“进攻加沙城”计划。这种空中封锁战术,曾在1990年海湾战争中让伊拉克空军瘫痪。 美国中东战略破产,若卡塔尔推动伊斯兰合作组织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将面临“外交孤立+能源危机”双重打击。这种局面与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时如出一辙,但规模更大、影响更深。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以色列对多哈的袭击绝非简单的军事行动。当斡旋者成为靶子,和平进程已进入死循环。这让人想起1914年萨拉热窝的枪声,一次局部冲突如何演变成世界大战。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在记者会上那句“我们不会保持沉默”,道出了中东国家的集体焦虑。从加沙到多哈,从贝鲁特到利雅得,中东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当谈判桌变成战场,当外交官成为烈士,和平的曙光似乎越来越远。 但历史也告诉我们,最黑暗的时刻往往孕育着转机。就像1993年奥斯陆协议在枪声中诞生,今天的危机或许正是新秩序的起点。只是这次,中东需要更聪明的政治智慧,而不是更多的导弹与鲜血。 信息来源: 以色列在卡塔尔发动袭击后,卡塔尔首相发声:对此次袭击“保留回应权利” 2025-09-10 12:07·生活帮
以色列战机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中间要经过沙特领空,沙特不可能不知情。当然,沙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