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越南军队集结了10万发炮弹,对老山阵地展开猛烈轰击,然而,让人惊讶的

墨舞风华姿 2025-09-10 19:10:07

1984年,越南军队集结了10万发炮弹,对老山阵地展开猛烈轰击,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越军的炮弹还没落地,就被我军精准摧毁,结果,越军损失超过3000人,这一切的功劳,归功于一款英国制造的高效装备。 张又侠1950年出生在陕西渭南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1968年他18岁时参军,进了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九团六连当战士。刚入伍,他就从基层干起,每天跟着队伍操练,扛枪跑步,站岗放哨,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的节奏。1971年调到团部机关,在作训股帮忙处理训练事务,学了不少实战知识。1976年提干后,他回基层当了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八团二连副连长,后来升连长,负责带兵打仗。那时候中越边境开始闹腾,他带着连队执行任务,练就了在山地丛林里指挥的本事。几年下来,他积累了不少经验,懂得怎么协调小分队行动,怎么应对突发情况。1982年,他升任一一九团副团长、团长,管着更大一支部队,经常组织演习,检查装备,确保每个人都熟悉地形。 1983年,张又侠当上四十师副师长、师长,正赶上老山地区局势紧张。他率团进入云南边境,参与收复行动。那时越南部队在中越边境搞小动作,占了不少点,中国决定反击。张又侠负责指挥一线,布置阵地,调整火力配置。他亲自去前沿巡视,确认每个位置的防御方案。1984年4月,老山战役打响,他指挥部队挖掘战壕,架设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部队在松毛岭主峰662.6高地布防,战士们堆沙袋,挖坑道,他走遍阵地,确保大家清楚任务分工。这次战役让他直接面对越军进攻,下达反击命令,协调炮兵支援。通过这些经历,他从基层战士一步步爬上来,靠实干赢得认可。 中越边境冲突从1979年就开始了,那时候越南仗着地形优势,经常打游击,换地方开炮,让中国部队不好应对。1984年,局势更紧,越军集结力量,准备用大量炮弹轰老山阵地。中国方面也早有准备,通过中英军事交流,从英国买了三部Cymbeline迫击炮定位雷达,每部24万英镑,总共花了约72万英镑。这笔钱在当时不算小,但事实证明值。中国技术人员拿到设备后,在实验室拆开研究,连接线缆测试信号,只用十天就搞懂了操作。雷达重390公斤,由天线、转台和显示控制台组成,在8.5到10.68GHz频段工作,能探测14.5公里内的目标,精度25米,还能同时跟踪20个弹道。部署到老山前线高地后,它成了战场上的关键工具,帮中国炮兵快速定位敌方位置。 老山战役从1984年4月2日打到8月4日,中国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带着炮兵和坦克连进驻前沿。越军那边囤了10万发炮弹,打算密集轰击,压制中国阵地。中国雷达一上线,就改变了局面。越军开炮时,雷达立刻捕捉弹道轨迹,屏幕显示坐标,数据传给后方炮群。中国有257门火炮布在船头为中心的位置,备了三倍基数的弹药。每次越军射击,中国反击就跟上,摧毁他们的炮位。越军试着转移阵地,但雷达持续监视,不给他们喘息机会。中国炮兵一天能打光3400吨炮弹,三天发射超10万枚,把越军阵地轰得不成形。越军伤亡惨重,超过3000人,而中国损失160名战士。这场仗显示出技术装备的重要性,雷达让中国掌握了主动权,避免了被动挨打。 越军在老山用迫击炮和榴弹炮为主,仗着山地隐蔽,经常小股行动。中国引进的辛柏林雷达,正好克制这种战术。它不光定位准,还可靠,在复杂地形下保持稳定。中国军工部门看到效果后,启动仿制工作。国营786厂花了6年时间,研制出371型炮兵侦察校射雷达,1987年1月完成验收试验。用122毫米榴弹炮实弹测试,定位精度和反应速度都达标。后来,这款国产雷达装备部队,提升了反炮兵能力。基于辛柏林,中国还开发了SLC-2系列、BL-904系列和YLC-48系列,探测距离更远,功能更全。这些进步让中国从引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边境防御更扎实。战役结束后,中国控制了老山主峰,粉碎了越军多次反扑。 张又侠在老山战役中指挥出色,战后升任40师副师长,继续在部队干。他组织训练,检查装备维护,确保部队战斗力。90年代中后期,他升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副军长,1997年晋升少将军衔。2000年当上第13集团军军长,管着更大范围的事。2005年升成都军区副司令员,2007年调沈阳军区司令员,2008年晋升中将军衔,2011年上将军衔。2012年任总装备部部长,负责军械管理。2017年,他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参与高层决策。到现在,他还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作用,推动军队现代化。这些晋升靠的是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实绩。

0 阅读:105

猜你喜欢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