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菲开首枪后,第2个攻击中国阅兵的国家出现,5万吨油菜籽自买了?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在阅兵后火速跳了出来,用“扩张主义”的帽子去指责中国。他这种表态并不难理解,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一直试图拿到更高的筹码,每逢风吹草动,总想通过喊话来增加自身在谈判桌上的分量。 过去几年,美菲联合军演几乎成了常态,军事层面越走越近,政治和经济上也有捆绑,对特奥多罗来说,公开与中国唱对台戏,既是对国内的交代,也是对美国的“示好”。 他甚至放话说,如果中国的行动导致菲军人伤亡,那就会被视作战争行为,可以启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这样的设定并不是为了实际安全,而是给盟友看的。 预先把冲突想象到那一步,本质就是危险的挑衅,菲律宾并不具备和中国硬碰硬的实力,它真正的目的,是在美西方那里多拿点援助和资源,换句话说,他们把南海问题当成了一个长期的筹码。 同时,澳大利亚这边也有人跟进,前少将瑞安的态度和特奥多罗如出一辙,都试图把阅兵解读成所谓的“威胁”,这就形成了一前一后唱双簧的格局。 表面上,他们在营造中方要“扩张”的舆论压力,实际上却忽视了一个核心事实,中澳之间并没有领土纠纷,也没有历史积怨,谈不上什么必然的冲突,挑衅只会让经济受损,莫里森任内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回头看那笔悬而未决的油菜籽交易,就能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矛盾,贸易是要建立在互信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之上的。 当一边在经济上渴望合作,另一边却在安全上不断刺激中国,那就很难走得长远,菲律宾在南海的表现和澳大利亚政客的呼声,看似针对中国,实际上是在消耗自己与中国的合作空间。 瑞安的表现更像是情绪失控。他在采访中不停重复“中国威胁”,甚至声称中国在发动一场极其复杂的宣传攻势,制造所谓“无休止死亡循环”。 这种说法看似高深,实则毫无逻辑,他一方面强调中澳有可能陷入军事冲突,另一方面又否认外交接触的必要性。 如果真有风险,最合理的做法不该是积极沟通吗,结果他却极力反对,这种自相矛盾,说明他并不是在冷静分析,而是在顺着既定的叙事往下套。 更有意思的是,他把矛头指向了出席纪念活动的安德鲁斯,要求对方承担所谓“负面后果”,这完全是双重标准,按照正常逻辑,安德鲁斯的选择反而是有利于缓和关系的。 瑞安之所以要把这件事说成问题,只是为了继续强化“中国威胁论”的标签。 与他的强硬言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条新闻:中国确实从澳大利亚订购了5万吨油菜籽,这笔生意本来被认为是恢复贸易往来的一个积极信号。 现实中的经济合作与瑞安口中的安全威胁形成了尖锐反差,澳大利亚既想依靠中国市场,又有人拼命制造敌对氛围,这种错位会让政策陷入困境。 从更大的背景看,瑞安的态度也反映出部分西方政客的惯性思维,他们习惯把中国的一切行动都解读为扩张,不管是阅兵还是正常的外交场合,总能被拉进威胁叙事之中。 这种思维方式并不会带来安全,只会不断加深误判,澳大利亚距离中国上千公里,本不存在直接冲突的可能,却被人为推入一种紧张感之中。 对于普通澳大利亚人而言,这样的政策方向意味着经济上的代价和安全上的焦虑感同步加重。 油菜籽这件事其实就是一个缩影,中澳之间那笔订单迟迟悬而未决,背后是态度上的摇摆,加拿大的情况更明显,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中国油菜籽的重要供应国,可是因为被认定存在低价倾销,直接被征收了高达七成多的保证金。 这个数额几乎让加拿大企业丧失竞争力,被迫退场,结果就是,中国开始把目光转向澳大利亚,把贸易当作调整供应链的工具。 问题在于,加拿大并没有因为贸易受阻而选择缓和关系,相反,它和澳大利亚、菲律宾一起在黄岩岛附近搞起军演,嘴上说要合作,实际行动却是站到对立面。 这种两面做法,最终受伤的只能是它们自己,贸易和外交原本是互为补充的,但当一边想赚钱,一边又拿枪指着对方,就没有谁会继续当冤大头。 这和基础部分提到的道理一致,反华的路子走不通,经济和安全如果长期分裂,迟早会让国家陷入更大的困境。 虽然西方一些政客拼命渲染“中国威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说法,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就直言,庆祝抗战胜利是值得的,他本人从未后悔过自己的贡献。 这种声音说明,在澳大利亚内部,对华关系并不是铁板一块,还有不少网民看穿了瑞安的套路,讽刺他身为军工顾问靠煽动恐惧吃饭,甚至反问“二战以来中国打过几场战争,而我们入侵过多少国家?”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澳前少将炒作中国阅兵:澳应加速军力升级,应对中国“宣传战”)
9·3阅兵效应发酵,美国两党议员罕见组团来华,提出一个请求让西方世界目瞪口呆。
【4评论】【4点赞】
道法自然
小卡拉米!随时消灭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