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最顶尖的心内科医生葛均波,正在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

虎虎聊娱乐 2025-09-11 13:34:39

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最顶尖的心内科医生葛均波,正在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术时,刚做到一半,这位主刀医生竟然扔下工具,颤抖着跑到了手术室外,而女孩的生命也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在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的手术室,一位顶尖心内科医生正为19岁少女进行心脏手术,中途他忽然扔下工具,颤抖着跑出室外,女孩的生命正一分一秒流逝,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紧急状况? 葛均波院士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当主任,已经54岁,正好是医生经验最丰富的时候。他平时专攻心血管介入治疗,在国内算得上领军人物。那天,他先接了个叫吴伟的患者,这人心脏三条主要血管钙化严重,从其他医院转过来的,情况已经到生死边缘。 葛均波决定从手臂血管进心脏,这导丝得走几十厘米路程,风险大得很。手术室里灯亮堂堂的,几十个医生围着看,他穿铅衣站了六个小时,硬是把通道打通了,吴伟这才捡回一条命。 没歇口气,葛均波就转战下一个手术室。那是个19岁的女孩,得了冠心病,还并发肺部感染和大动脉炎,三条主血管堵了两条,剩下一条也快全堵了。 专家们商量来商量去,就一个办法:用半米长的导丝,一点点推进0.1毫米宽的血管里,给心脏开条血路。这活儿太难,只有葛均波敢上手。他前一个手术刚结束,胳膊手指就酸痛得像灌了铅,可他没耽搁,直接上台。 手术做到一半,葛均波的手突然抖起来,疼得受不了,就扔下工具,跑出手术室外头站着。 女孩的命悬在一线,监护仪上心跳声还响着,大家都捏把汗。年轻医生跟出去问要不要替他,他摇头没答应。葛均波在那空地上站会儿,缓口气,忍着痛又回去继续。凭着多年积累的手艺,他把最难的部分做完了,心脏通道通了,然后交给学生们收尾。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不容易,心血管手术本来就精细,血管密神经多,一出错就麻烦大。 葛均波那时候连续作战,没休息,身体到极限了,手抽筋两次,还得自己按摩盯着屏幕干活。女孩最后救回来了,这不光是技术活儿,还得靠团队协作。葛均波的徒弟们接手后,一步步学着他的样子,把手术做完。这就是传承,老师带学生,一代代把本事传下去。 说起葛均波,他不光是院士,还是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救过上万重症患者。 他推动国产心脏支架研发,帮不少人省了钱,也让我国医疗技术跟上国际水平。但他总说,患者利益第一,医生就得为老百姓着想。这话接地气,符合我们国家注重民生、救死扶伤的传统。 那女孩的手术是2016年4月17日的事儿,纪录片《人间世》里拍了全过程。 她血管堵得厉害,两根全堵,一根堵九成,葛均波用介入方式疏通,避免了开胸大手术的风险。之后,女孩恢复得不错,这也体现了我国医疗体系的进步,在党的领导下,医院资源集中,专家团队协作,真正为人民服务。 葛均波的作风典型,兢兢业业,不图名利,就想着多救人。他还参与公益项目,比如“心·肝宝贝”,帮云南大凉山彝族孩子治心脏病。 2017年他去那儿做手术,带团队救了好几个小孩。这事儿体现出民族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后续,葛均波继续钻研,2020年领衔项目研究新冠肺炎心血管影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他团队还和企业合作,开发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攻克心血管治疗难题。这些成就,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故事告诉我们,医生这行苦,但责任重。葛均波没因为年纪大就退缩,反而冲在前头。年轻医生看着他,就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国家医疗改革推进,基层医院加强,心血管病防治网越织越密,百姓受益。

0 阅读:0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